站内搜索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Institute for Viral Hepatitis,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9年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03 09:13:35

 

批准立项年份

2003

通过验收年份

200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191-201912月)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              任红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胡鹏/023-63693289

E-mail地址:               hq_cq@163.com

依托单位名称:    重庆医科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谭涛/023-68486810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研究方向1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研究方向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研究方向3

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向4

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向5

感染与免疫

实验室

主任

姓名

任红

研究方向

传染病学、分子病毒学

出生日期

1960.05.31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03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删)

姓名

黄爱龙

研究方向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出生日期

1964.05.06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03

学术

委员会主任

姓名

李兰娟

研究方向

传染病学

出生日期

1947.9

职称

教授

(院士)

任职时间

2005

研究水平与贡献

论文与专著

发表论文

33


EI

0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1

国外出版

0

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项目到账

总经费

1058

纵向经费

798

横向经费

260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发明专利

申请数

4

授权数

0

成果转化

转化数

0

转化总经费

0

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1

行业/地方标准

1

研究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

实验室固定人员

43

实验室流动人员

6

院士

0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2

长江学者

特聘0

讲座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0

青年长江

1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1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1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0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姓名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

任  红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学科带头人、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肝博士》总编辑。

首席专家、总编辑

黄爱龙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医学分会理事、Gene & Diseases总编辑、《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委。

主任委员、委员、理事、理事长、主编、编委

阮雄中

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肾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成员、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肾脏病学会会员、英国肾脏病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血脂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脉硬化学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脂肪肝分会副主委、BMC Nephrology副主编,Genes & Diseases 副主编。第八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会员、委员、副主任委员、副主编

胡  鹏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西部医学》杂志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

主任委员、委员、编委

张大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主任、《肝博士》副总编

委员、副总编辑


唐  霓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委员、《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委、Genes & Diseases执行副编辑、Oncogene, PLoS   ONE、 Liver International、 BMC   Cancer、《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

委员、编委、执行副编辑、审稿专家


陈压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血脂与脂蛋白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endocrinology》、《Nutrition   Research》审稿专家。

评审专家、副主任委员、审稿专家


胡怀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与食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重庆市医学会医学伦理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Advanced 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主编、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审稿人。

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主编

访问学者

国内

4

国外

4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2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2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学科1

内科学(传染病)

学科2

分子病毒学

学科3

临床免疫学

研究生培养

在读博士生

35

在读硕士生

109

承担本科课程

286学时

承担研究生课程

144学时

大专院校教材

2



开放与

运行管理

承办学术会议

国际

1

国内

(含港澳台)

4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1

实验室面积

6746

实验室网址

http://infect-hepatol-cqmu.sahcqmu.com/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100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633.71













、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学校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基础上,继续获得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2019年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科研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总结如下:

1.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1)氧化应激是APAP毒性的关键因素。虽然肝再生增强剂(ALR)具有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但其对APAP肝毒性的治疗潜力尚不清楚。本研究评估了ALR对雌性BALB/c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我们发现ALR通过增加自噬体促进LC3 I向LC3 II的转化,促进p62的降解。ALR可以使APAP导致的ALT、AST、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水平增加;肝内出血;坏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耗竭。我们发现APAP可导致线粒体膜间蛋白凋亡诱导因子(AIF)和细胞色素C的释放,而ALR可抑制这种变化。与此同时,ALR降低了裂解caspase 3和凋亡细胞的表达。我们的发现表明ALR通过激活自噬途径来保护APAP的肝毒性。(Shock 52(2): 274-283)

(2)HBV再激活的分子机制及肝损伤机制:HBV感染人群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物治疗时,会有一定几率出现HBV再激活,诱发急性肝炎、急性肝衰竭甚至爆发性肝衰竭。唐霓教授团队在分子水平研究了顺铂引起HBV再激活的机制,发现了顺铂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可以直接导致HBV复制再激活,并在HBV转基因小鼠和HBV水动力感染模型中证实具体的机制:1)顺铂通过激活 ERS PGC1α轴促HBV复制; 2)顺铂通过ROS上调JNK/p38、抑制 AKT/mTOR 信号诱导自噬促进HBV复制。本研究为探索HBV复制增强后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Free Radic Biol Med 2019,131: 225-236)

2.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中核共价闭合环状DNA (nuclear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在病毒持久性、停药后病毒再活化和耐药性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泛素结合酶E2L3 (UBE2L3)基因与成年人对慢性HBV (CHB)感染的易感性增加有关。然而,UBE2L3和儿童CHB之间的关系和潜在的机制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发现UBE2L3基因启动子中的rs59391722等位基因与成人和儿童的HBV感染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增加了UBE2L3的启动子活性。CHB患儿血清UBE2L3蛋白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呈正相关。在HBV感染细胞模型中,UBE2L3敲低显著降低了HBV感染的HepG2-Na+ /taurocholate共转运多肽细胞和人原代肝细胞中HBV总RNA、3.5 kb RNA和cccDNA的水平。机制研究发现UBE2L3通过诱导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亚单位3A的蛋白酶体依赖降解来维持cccDNA的稳定性。这些发现了宿主UBE2L3是预防和治疗HBV感染的潜在靶点。研究成果发表在Hepatology 2019(PMID:30614547)。

(2)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17对IFN-α抗HBV作用的影响,发现IL-17预处理细胞,可使细胞内p-STAT3表达增强,同时削弱IFN-α刺激后p-STAT1等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IFN-α抗HBV的效能。

3.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1)FEN1是一种已知的致癌基因,但其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FEN1参与了HCC的转移。证实FEN1沉默可在体外抑制HC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侵袭和迁移,并在体内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我们进一步证实FEN1是miR-140-5p的直接靶点,miR-140-5p在HCC组织中下调,与FEN1表达呈负相关。此外,低miR-140-5p水平和高FEN1表达预示着较差的临床结果。TGFβ1介导EMT可能被mir-140 - 5-p过度或FEN1沉默。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FEN1调控TGFβ1-mir-140- 5- p轴和促进EMT在肝细胞癌。(Aging (Albany NY) 11(15):   5593-5612)

(2)侵袭和转移是肝细胞癌(HC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侵袭性或转移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陈娟教授团队利用公共数据库鉴定了一种新的蛋白激酶,pz结合激酶(PBK)。分析显示PBK在体内外均可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BK通过激活其启动子活性增强uPAR表达。PBK可增强ETV4与uPAR启动子的结合。在原位小鼠模型中,PBK的下调显著抑制了肝癌细胞的肺转移,而uPAR过表达显著恢复了这一作用。最后,在HCC临床样本中,PBK与uPAR、ETV4、uPAR呈正相关。综上所述,PBK通过ETV4-uPA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有望成为HCC转移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Cancer Lett 452: 90-102)。

4.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1)肿瘤细胞通过重编程自身的代谢方式以满足其对能量、生物大分子的需求,以及维持氧化还原稳态。唐霓教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代谢重编程调控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宿主细胞代谢重编程。课题组发现肝癌组织中多个代谢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包括①苯丙氨酸分解代谢中的GSTZ1基因(编码谷胱甘肽S-转移酶ζ1)、②糖异生途径的PCK1基因(编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③脂肪酸转运中的SLC27A5基因(编码脂肪酸转运蛋白5)。1)证实GSTZ1缺失导致琥珀酰丙酮堆积并激活肝癌中NRF2 / IGF1R信号轴(The EMBO Journal,2019)。首次发现苯丙氨酸/酪氨酸分解代谢产物琥珀酰丙酮可以修饰KEAP1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从而激活NRF2。提出了琥珀酰丙酮是一种新的致癌代谢物,证实了KEAP1的406位半胱氨酸残基能够感知细胞内源代谢物,参与NRF2/IGF1R信号轴的调控,为肝癌中IGF1R 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提供了新的见解,并提出了潜在的治疗策略。2)证实PCK1在肝癌中低表达,下调细胞内NADPH水平,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并上调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表达(Frontiers   in Oncology,2018),过表达PCK1能够激活AMPK/p27信号轴,阻滞肝癌细胞G1期到S期的转换,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而二甲双胍能够抑制PCK1缺失的肝癌细胞增殖(J Exp Clin Cancer Res 2019)。3)证实SLC27A5基因启动子高度甲基化导致其在肝癌中低表达,肝癌细胞脂代谢异常,ROS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发现4-HNE修饰KEAP1蛋白的513和518位半胱氨酸残基,从而激活NRF2/TXNRD1信号轴,促进肝癌细胞增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2019)。本研究为肝癌耐药机制提供了新见解,首次提出索拉非尼联合金诺芬治疗肝癌的新策略。

(2)陈压西教授课题组在脂肪肝的研究中发现,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中,CD36的表达与细胞自噬呈负相关。在细胞实验中证实,在HepG2 和Huh7细胞中,CD36过表达后,细胞自噬受到抑制;然而当CD36被敲低后,自噬体形成增加。我们在CD36敲除的小鼠中再将CD36重建后,原来因CD36敲除导致的自噬增加被减弱。在HepG2细胞中,CD36敲低导致嗜脂及β氧化,从而引起脂质积聚。机制研究发现,CD36表达通过AMPK通路调控自噬ULK1/Beclin1的磷酸化。这就说明改善CD36的表达有可能作为治疗脂肪肝的一种潜在策略。研究成果发表在J Lipid   Res.  2019 Apr;60(4):844-855。

5.感染与免疫

(1)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中NK及γδT细胞免疫表型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发现在HFMD的急性期, NK或γδT的免疫功能增强,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增多,并与患儿白细胞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相关。(Int Immunopharmacol 73: 172-180)

(2)研究了NOD样受体激发的免疫反应在爆发性肝损伤中发挥作用的机制。包括NOD2/D-GalN联合注射诱导的爆发性肝损伤以及NOD1配体预刺激保护后续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研究。

(3)邓万燕博士发现结核分枝杆菌PE/PPE家族蛋白PE_PGRS62通过抑制宿主内质网应激反应介导的细胞凋亡,促进分枝杆菌在宿主内复制,该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发表在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2019年新增国家及省部级等纵向项目13项,其中参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类别

1

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转化医学及精准治疗策略研究

胡  源

2019.8-2022.7

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子课题

2

SCAP过表达诱发炎症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丹阳

2020.1-2021.1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

棕榈酰化修饰调节FAT/CD36介导的肝细胞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的分子机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陈压西

 

2019-202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4

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的N-糖基化修饰诱导溶酶体功能障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的新机制

赵  蕾

2020.1-202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

乙肝病毒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

陈  娟

2019.08-202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

6

血管平滑肌细胞SCAP/SREBPs轴通过NLRP3炎性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丹阳

2020.1-202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7

PCK1降低Snail1蛋白O-GlcNAc修饰抑制肝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汪  凯

2019.9-2022.10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8

模式识别受体CD36在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殷文伟

 

2019.07.01-2022.06.30

 

重庆市科委面上

 

9

病毒与代谢相关性肝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陈  娟

2019.5-2021.5

重庆市高校创新群体研究项目

10

以Cas13a   RNA 酶活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耐受相关突变检测系统的构建

龙泉鑫

2019.11-2021.11

2019年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创新类(启动)

11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Rab5A介导的细胞自噬反应促进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

林  永

2019.11-2021.11

2019年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创新类(启动)

12

2019年学校科研启动金(特聘教授-骨干人才)

林  永

2019.9-2021.8

学校人事处引进人才项目

13

全职博士后出站留(来)渝资助

范  辉

2019

重庆市

14

基于CRISPR基因编辑介导HBVcccDNA重定位的乙肝治疗新策略

范  辉

2019

重庆医科大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培育计划

15

中国博士后第65批面上一等资助

邓万燕

2019-2021

 


16

肝细胞CD36对脂糖代谢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杨  萍

2019.08-2022.07

区科委科技项目

17

马登艾抗感染效果的研究

汤  华

2019.6-2020.6

横向课题

18

乙肝病毒核心蛋白HLA限制性T细胞表位新型突变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机制研究

李  虎

2019.08-202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9

TGF-β/Smad信号通路协同转录因子FoxO3靶向CD11b调控肝癌浸润NK细胞发生亚群转换的机制研究

张琼方

2019.08-202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注:请依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973)、“863”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项目或课题。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主要骨干

1.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任红、胡鹏

刘杞、张大志、蔡大川、凌宁、石小枫、周智、胡怀东、雷宇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黄爱龙、陈娟

任吉华、胡源、胡接力、龙泉鑫、汪德强

3.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唐霓、汪凯

廖勇、汤华、蔡雪飞、夏杰、孙航、汤慧

4.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阮雄中、陈压西

赵蕾、彭明利、韦莉、杨萍、曾怡、林永、范辉

5.感染与免疫

刘杞、孙航

陈敏、邓万燕、殷文伟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1

任  红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2

黄爱龙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3

阮雄中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6-至今

4

张大志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5

胡  鹏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6-至今

6

胡怀东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7

刘  杞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8

廖  勇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12-至今

9

石小枫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10

周  智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11

汪德强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5-至今

12

石统东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5-至今

13

唐  霓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3-至今

14

陈压西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3-至今

15

陈  娟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11-至今

16

汤  华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4-至今

17

孙  航

研究人员

博士

主任技师

2003-至今

18

陈  敏

研究人员

博士

主任技师

2003-至今

19

杨轶轩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12-至今

20

彭明利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3-至今

21

蔡大川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22

凌  宁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23

蔡雪飞

研究人员

硕士

副研究员

2004-至今

24

胡接力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0-至今

25

胡  源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8-至今

26

赵  蕾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9-至今

27

殷文伟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2-至今

28

龙泉鑫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4-至今

29

杨  萍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4-至今

30

雷  宇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11-至今

31

张文露

研究人员

硕士

助理研究员

2004-至今

32

夏  杰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4-至今

33

汤  慧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1-至今

34

邓万燕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6-至今

35

曾  怡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7-至今

36

陈  可

技术人员

学士

实验师

2005-至今

37

郭  晖

技术人员

学士

主管技师

2003-至今

38

陈春波

技术人员

学士

技术人员

2009-至今

39

杨晓姝

管理人员

学士

科员

2010-至今

40

林  永

研究人员

博士

特聘教授

2019-至今

41

范  辉

研究人员

博士

特聘副教授

2019-至今

42

邓海君

研究人员

硕士

中级

2019-至今

43

黄露义

研究人员

博士

中级

2019-至今

注:(1)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2在实验室工作年限栏中填写实验室工作的聘期。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1

罗  强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5-2019

2

陆  毅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5-2019

3

范家铭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

2017-至今

4

蔡  莹

博士后

主治医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9-至今

5

李丹阳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

2019-至今

6

徐平

兼职教授

教授

中国

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

2019 年10 月 1 日至 2022 年10 月 1 日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2)在实验室工作期限在实验室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重庆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成功申请成为重庆市感染病学临床研究中心。实验室在“十二五”重大专项基础上继续获得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

目前,实验室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相互作用阵列检测系统、荧光实时定量PCR仪、DNA测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细胞能量代谢检测仪、流式细胞仪等大型设备。已建立了6个重要的成熟的科研平台:病毒性肝炎临床转化医学平台、病毒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和模式动物平台。总经费757万元。2019年新增国家及省部级等纵向项目13项,其中参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4项。总经费788万元。实验室2019年共发表SCI论文33篇,累积影响因子135.481,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9篇,发表CSCD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

实验室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在本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带头人和年轻骨干。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华医学会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 陈压西教授被聘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聘期自2019年1月至 2022年12月31 日)。陈娟教授获“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称号。陈娟教授在本年度获得“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殷文伟获得“巴渝青年学者”称号。

2019年度我所搬迁至江南院区肝病中心,科研和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搬迁后我所对100多万的废旧设备进行了报废处置,2019年度我所就位的仪器有倒置型荧光显微镜、荧光细胞成像仪、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样品研磨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液氮罐等总价值约300多万元。2020年我所准备购买高速分选流式等大型仪器设备,已向依托单位提交了申请并邀请专家进行了设备论证。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学和科研是高水平大学的两翼,本着“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理念,实验室人员2019年继续承担《传染病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及《专业英语》教学任务。

注重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主持传染病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重庆市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共建SPOC课程《重点传染病防治》,负责构建课程体系,审定课程内容,并亲自完成病毒性肝炎课程(慕课)的录制,课程上线后得到了本校及校外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认可,反馈意见良好。

加强题库建设并探索教考分离以检验教学效果。任红教授带领团队获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级标准化医学教育题库建设项目”,作为《传染病学》试题库建设负责单位,编写试题近3000道,并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考试中实施教考分离,不断完善传染病学考试管理。

1.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1)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传染性疾病的共性和特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2)开展拓展教学:如读书报告会、临床讲座(如:新发传染病、肝功能检测的意义、重型肝炎的并发征、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等)、如有少见病、疑难病及时组织观摩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临床思维。

(3)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人文思想、医患沟通能力。

(4)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教学内容和考试采用中英文结合(英文比例30%以上)、临床医学5+3本科部分班级实行全英文教学,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5)利用学科平台优势、教材主编单位优势、学术、教学团队优势,在国内同类课程中达领先水平,同时利用每年主办国际会议优势,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2.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临床讲座中加入新发传染病: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手足口病;针对少见病、疑难病及时组织观摩教学,使学生对新发现的传染病有较多的认识。

3.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书面与临床操作、平时自学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全面测试学生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传染病学课程考核更科学、合理。

4.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所有本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辅导习题、传染病学图片库均上网,同时向学生提供传染病的流行和进展相关的网站网址、介绍传染病学相关知识网站网址,便于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已上线传染病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重庆市精品在线课程、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传染病病学MOOC。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肝炎研究所(感染病实验室)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新招博士生12人,硕士34人,毕业博士生7人,硕士生24人。本年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市级优秀毕业研究生2人,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2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重庆市科技创新项目5项,研究所拔尖计划5项。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研究生任放、张桂冀、王秋杰分别荣获2019年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研究生论坛一、二、三等奖。研究生任放荣获“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优秀论文二等奖。博士研究生张桂冀获得第五届“全国肿瘤代谢年会青年学组论文演讲比赛”优秀论文三等奖。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类别

1

2019年肿瘤代谢与肿瘤精准治疗国际研讨会暨全国肿瘤代谢及代谢组学技术学习班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

王红阳、黄爱龙、廖勇

2019年8月19-21日

500

国际性

2

2019第五届全国肿瘤代谢年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

廖  勇

2019年11月15-17日

300

全国性

3

第十一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中华肝脏病杂志、重医附二院

任  红

2019年11月22-24日

915

全国性

4

第十二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第二届华夏肝脏病学联盟大会

华夏肝脏病学联盟、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肝脏》杂志编辑部

贾继东

任  红

2019年7月12-14日

1000

全国性

5

2019年肝病和感染学术年会

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委会、感染病学专委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

任  红

2019年6月14-16

1000

全国性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2)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1. 2019年殷文伟教授参加国际免疫学大会,作题目为“Diaminopimelic acid -mediated induction of acute liver injury in   D-Galactosamine-sensitized mice: the detrimental role of IL-6”的Poster。

2. 唐霓教授应“2019年中国肿瘤生物标志物学术大会肿瘤代谢/蛋白标志物论坛” 邀请,作题目为“代谢重编程调控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的特邀报告。同年,应“中国肿瘤学大会“论道新思医同创新聚焦肿瘤免疫标志物-中美肿瘤标志物重庆峰会”邀请,作题目为“GSTZ1-1 deficiency   activates NRF2/IGF1R axis in HCC via accumulation of oncometabolite   succinylacetone”的特邀报告。

3. 黄爱龙教授应“北大医学基础医学前沿高峰论坛”邀请,作题目为“乙肝病毒cccDNA调控的机制”的特邀报告。

4.  第十二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第二届华夏肝脏肝脏病学联盟大会,胡鹏教授作题目为“转氨酶增高与肝脏疾病”的大会报告。                        

5. 第十二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第二届华夏肝脏肝脏病学联盟大会,张大志教授作题目为“TIPS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的大会报告。

6. 第十二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第二届华夏肝脏肝脏病学联盟大会,蔡大川副教授作题目为“转氨酶增高与肝外全身性疾病”的大会报告。

7. 第十一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暨第三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年会,张大志教授作题目为“肥胖、代谢综合症和肝细胞癌”的报告。

8. 第十九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9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胡鹏教授作题目为“HCV基因分型与丙肝个体化治疗”、“慢乙肝的治疗与骨肾安全性”的大会报告。

9. 陈娟教授参加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作“Niacin analogue, 6-Aminonicotinamide, a novel inhibitor of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and HBsAg production”的报告。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作“A functional variant in UBE2L3 contributes to HBV infection and   maintains cccDNA stability by inducing degradation of APOBEC3A protein”的大会报告。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微生物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作题目为“乙肝病毒cccDNA调控的机制”的特邀报告。

10. 2019年4月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Mindie H. Nguyen教授来我室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

12. 2019年5月份邀请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夏宇尘教授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13. 2019年6月份邀请杜克大学医学院阎海教授来我院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同月邀请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林云富博士来我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14. 2019年8月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田志刚教授来我室开展了以“中科大肝脏免疫学研究”“前沿交叉技术驱动的免疫治疗”为题的学术讲座。

15. 2019年10月份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杨东亮教授、刘嘉教授来肝研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16. 2019年10月24日邀请多伦多大学Scott   K. Fung教授来我院访问,并聘请Scott K. Fung教授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特聘教授,聘请为5年。

17. 2019年12月,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新基因 HCBP6 与 NASH 的治疗靶点”的学术报告。

 

3)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2019年度,实验室针对科学传播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宣教活动,开通感染与肝病中心官方微信,普及传染病防护知识,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通过众多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肝博士》杂志、肝友汇、掌上健康、等公众平台,大力宣传肝炎防治相关科普知识,报道治疗新进展。每季度至少一次到周边基层医院进行学术宣讲,2019年度,本中心共计召开6次重庆市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会议暨市级继续教育项目,2次全国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会议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为基层医务人员讲解相关疾病的诊治规范,交流最新进展,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等,着力规范化传染病的诊治。

2.由《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主办的全国肝脏疑难与经典病例巡展会系列活动,从2013年启动,到2019年,已连续举办7届,面向全国征集肝病领域相关病例。会议秉承公立、公允、公益的学术理念,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广受临床一线医生的好评和支持。会议由任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病例点评专家及评委也是大家云集:张大志教授、胡鹏教授、陈成伟教授、窦晓光教授、万谟彬教授、李树臣教授、谢青教授、陆伦根教授等多位肝病、感染和外科专家组成。会议不但聚焦了肝脏方方面面疑难和经典的病例,还有国内一流专家团队,面对面的精辟点评,共同探讨,拓展我们肝病医生的临床视野,升华临床思维。任红教授主编的《肝脏疾病疑难与经典病例》第一辑、第二辑及第三辑已正式出版。此书秉承“众里寻医、同肝共济”的理念,汇集肝病领域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治思路,得到了广大医疗人员的喜爱。

3.通过本学科平台承办的《中华肝脏病杂志》(全国百强期刊),该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度梯队期刊项目,每年主办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及地区专业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扩大学科影响力。品牌学术会议,全国肝病临床学术大会已连续举办12届(2019,贵阳),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已联系举办11届(2019,重庆),汇聚来自海内外感染病及肝病专家学者、临床基层医生共享盛会。不忘初心,为中国临床肝病医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所在单位

是否外籍

1

李兰娟

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学

2

陈  智

教授

浙江大学

3

窦晓光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4

侯金林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5

胡丽娜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6

黄爱龙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7

黄文祥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8

鲁凤民

教授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9

毛  青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10

唐  红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1

任  红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12

王贵强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3

魏  来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4

谢  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15

袁正宏

教授

复旦大学

16

张文宏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7

赵英仁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学术委员会会议纪

时间:2019年11月23日

地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院区宽仁会议中心

参加人员:窦晓光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侯金林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胡丽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黄爱龙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黄文祥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鲁凤民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毛青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任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谢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张文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英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智教授(浙江大学)、魏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全体师生。

主持人:张大志 教授

会议内容:

实验室主任任红教授作了“2019年重点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就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建设等向学术委员会专家逐一汇报。过去一年,实验室在科技部“十三五”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和国际合作项目等的资助下,研究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完整地阐述了肝癌中GSTZ1缺失导致NRF2/IGF1R信号轴激活的分子机理,发表高水平研究在《The EMBO Journal》;首次揭示了泛素结合酶基因UBE2L3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儿童乙型肝炎慢性感染和干扰素治疗具有显著性关联,并进一步研究揭示UBE2L3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促进APOPEC3A的降解,从而有利于维持HBVcccDNA的高稳定性,研究发表在《HEPATOLOGY》。黄爱龙教授做了题为《靶向HBx药物赛选及机制研究》,胡鹏教授做了题为《丙肝基因3b型治疗专题》,其余PI也分别做了研究进展报告。

学术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后,一致认为实验室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互补的研究梯度。学术氛围浓厚,各个课题组都围绕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开展以临床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着手解决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前沿问题。尤其是实验室2019年完成了整体搬迁,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学术委员会专家们也指出了实验室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1.  进一步加大实验室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  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自身人才培养,培养更多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3.  研究生招生方面,学校还应加大支持力度;

4.  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实验室的建设。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依托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二医院,在实验室的用房、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科研条件和行政后勤等诸多方面给与了积极支持,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2017年完成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方案设计,2018年进行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已投入1200万进行实验室的装修,700万购置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500万建设生物样品库,2019年8月完成实验室的整体搬迁。人才引进方面,依托单位优先考虑实验室学科发展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中青年人才。项目申报方面,按照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组织和布局。依托单位在实验室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本实验室现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相互作用阵列检测系统、DNA测序仪、细胞能量代谢仪、流式细胞仪等大型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我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年开放时间达到1200小时,流式细胞仪年开放时间1300小时。实验室常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等设备利用率达到90%,开机时间1500小时以上,大力协助了校内各院系和教研室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2019年度我室搬迁至江南院区肝病中心,科研和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19年度我所到位的仪器有倒置型荧光显微镜、荧光细胞成像仪、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成像系统、样品研磨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液氮罐等总价值约300多万元。2020年我所准备购买高速分选流式等大型仪器设备,已向依托单位提交了申请并邀请专家进行了设备论证。

 

 0000000.jpg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临江路74号 邮编:400010 电话:023-638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