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立项年份 | 2003 |
通过验收年份 | 2007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18年1月-2018年12月)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 任红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胡鹏/023-63693289
E-mail地址: hq_cq@163.com
依托单位名称: 重庆医科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谭涛/023-68486810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 研究方向1 |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 |||||||||
研究方向2 |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 ||||||||||
研究方向3 | 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 ||||||||||
研究方向4 | |||||||||||
研究方向5 | 感染与免疫 | ||||||||||
实验室 主任 | 姓名 | 任红 | 研究方向 | 传染病学、分子病毒学 | |||||||
出生日期 | 1960.05.31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时间 | 2003年 | ||||||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删) | 姓名 | 黄爱龙 | 研究方向 |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 |||||||
出生日期 | 1964.05.06 | 职称 | 教授 | 任职时间 | 2003年 | ||||||
学术 委员会主任 | 姓名 | 李兰娟 | 研究方向 | 传染病学 | |||||||
出生日期 | 1947.9 | 职称 | 教授(院士) | 任职时间 | 2005年 | ||||||
研究水平与贡献 | 论文与专著 | 发表论文 | 32 | EI | 0 | ||||||
科技专著 | 国内出版 | 1 | 国外出版 | 0 | |||||||
奖励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0 | 二等奖 | 0 |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0 | 二等奖 | 0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0 | 二等奖 | 0 | |||||||
省、部级科技奖励 | 一等奖 | 0 | 二等奖 | 0 | |||||||
项目到账 总经费 | 1192.9 | 纵向经费 | 923.1 | 横向经费 | 269.8 | ||||||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 发明专利 | 申请数 | 7 | 授权数 | 1 | ||||||
成果转化 | 转化数 | 0 | 转化总经费 | 0 | |||||||
标准与规范 | 国家标准 | 1 | 行业/地方标准 | 1 | |||||||
研究队伍建设 | 科技人才 | 实验室固定人员 | 39人 | 实验室流动人员 | 5人 | ||||||
院士 | 0人 |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 2人 | ||||||||
长江学者 | 特聘0 人 讲座0人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0人 | ||||||||
青年长江 | 0人 |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 0人 | ||||||||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 1个 |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0个 | ||||||||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 姓名 | 任职机构或组织 | 职务 | ||||||||
任 红 |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学科带头人、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肝博士》总编辑。 | 首席专家、副主任委员、总编辑 | |||||||||
黄爱龙 |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医学分会理事、Gene & Diseases总编辑、《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委。 | 主任委员、委员、理事、理事长、主编、编委 | |||||||||
阮雄中 | 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肾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肾脏病基金会专家组成员、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肾脏病学会会员、英国肾脏病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血脂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脉硬化学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脂肪肝分会副主委、BMC Nephrology副主编,Genes & Diseases 副主编。第八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 会员、委员、副主任委员、副主编 | |||||||||
胡 鹏 |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西部医学》杂志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 | 主任委员、委员、编委 | |||||||||
张大志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主任、《肝博士》副总编 | 委员、副总编辑 | |||||||||
唐 霓 |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委、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任委员、Oncogene, PLoS ONE、 Liver International、 BMC Cancer、《临床肝胆病杂志》审稿专家。 | 副主任委员、编委、审稿专家 | |||||||||
陈压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血脂与脂蛋白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endocrinology》、《Nutrition Research》审稿专家。 | 评审专家、副主任委员、审稿专家 | |||||||||
胡怀东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与食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重庆市医学会医学伦理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Advanced 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主编、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Scientific Reports等杂志审稿人。 | 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主编 | |||||||||
访问学者 | 国内 | 4人 | 国外 | 2人 | |||||||
博士后 |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 1人 |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 2人 | |||||||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 学科1 | 内科学(传染病) | 学科2 | 分子病毒学 | 学科3 | 临床免疫学 | ||||
研究生培养 | 在读博士生 | 30人 | 在读硕士生 | 102人 | |||||||
承担本科课程 | 304学时 | 承担研究生课程 | 152学时 | ||||||||
大专院校教材 | 1部 | ||||||||||
开放与 运行管理 | 承办学术会议 | 国际 | 1次 | 国内 (含港澳台) | 1次 | ||||||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 1项 | ||||||||||
实验室面积 | 3100 | 实验室网址 | http://infect-hepatol-cqmu.sahcqmu.com/ |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 73.3万 |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 542万 | ||||||||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病毒性肝炎研究所(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学校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基础上,继续获得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2018年在学科建设、研究生培养、科研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总结如下: 1.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1)作为HBV RNA转录模板的共价闭环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的维持是当前抗病毒治疗中未能根除慢性HBV的原因。cccDNA与细胞组蛋白组装成染色质,但对组蛋白翻译后修饰调控HBV染色质的作用知之甚少。黄爱龙和陈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SIRT3通过共价封闭环状DNA的表观遗传调控来抑制乙肝病毒的转录和复制(Hepatology. 2018 Apr 6. doi: 10.1002)。 (2)唐霓教授团队发现PCK1缺失通过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促进TXNRD1表达,促进HCC增殖的分子机制(Front Oncol 2018)。 2.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1)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17对免疫细胞THP-1及HBV表达的肝癌细胞(HepG2-HBV)内STAT3活化的作用,以及对IFN-α抗HBV作用的影响。发现IL-17预处理细胞,可使细胞内p-STAT3表达增强,同时削弱IFN-α刺激后p-STAT1等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IFN-α抗HBV的效能。 (2)公开了一种CDK2激酶抑制剂在乙型肝炎治疗药物中的应用(2018.3.20;申请号:201810229773.5)。本发明在众多CDK激酶抑制剂中,发现CDK2激酶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HBV复制,并且发现这种抑制作用依赖于宿主限制性因子SAMHD1;通过实验证明CDK2 inhibitor Ⅱ能够抑制HBV复制, HBV稳定复制模型HepAD38和基于NTCP‑HepG2.0的HBV感染模型都能够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因此CDK2 inhibitor Ⅱ可用于制备治疗慢性乙肝感染的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接受抗癌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或器官和组织移植的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活化是常见的报道。然而,化疗药物相关HBV再活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唐霓教授团队研究顺铂等化疗药物通过激活ER stress-PGC-1a信号通路,增强HBV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Sci Rep. 2018 Feb 22;8(1):3496) 。 3.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1)发现了NQO1抑制剂在制备肝癌治疗药物中的用途(申请号:201810040047.9)。首次发现,敲除NQO1基因或施用NQO1抑制剂均能够降低肝癌细胞活率、抑制肝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高肝癌细胞凋亡比例、体内抑制肝癌肿瘤的大小和抑制肝癌肿瘤生长。 (2)HDAC1/2联合抑制体外肝癌细胞形态学改变、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抑制肝癌皮下异种移植瘤的体内生长。黄爱龙教授团队研究表明HDAC1/2的药理学或转录抑制可增加p19INK4d和p21Waf1/Cip1的表达,降低CDK的表达,抑制HCC的生长。选择性HDAC1/2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的潜在药理机制。(Cell Prolif. 2018 Jun;51(3):e12447)。 (3)证实抑癌基因PCK1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抑制Rb-E2F-Cyclin E1信号轴,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恶性转移(J Exp Clin Canc Res)。 4.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1)急性肝功能衰竭多由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引起。氧化应激是APAP毒性的关键因素。对解热镇痛剂对肝脏的损伤机制在体内实验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评估了ALR对apap诱导的雌性BALB/c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ALR直接诱导自噬通量;自噬抑制逆转了ALR对肝毒性的有益作用。研究结果表明,ALR通过激活自噬通路来防止APAP肝毒性。 (2)脂肪酸转运酶CD36是一种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和免疫反应的重要蛋白分子。陈压西研究员和阮雄中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细胞膜上CD36定位增加,伴有CD36棕榈酰化修饰程度的增加;CD36的过度异常棕榈酰化可以促进肝细胞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抑制脂肪酸β-氧化,导致细胞内脂质积聚,同时还促进了肝细胞的炎症反应;阻断CD36的棕榈酰化可通过减少CD36在肝细胞膜上的分布,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该研究跳出了传统的从基因转录水平观察蛋白质分子在疾病中作用的思维模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理论:CD36转录后蛋白修饰,而不是单纯的蛋白表达,决定了该蛋白功能并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变的发生;抑制CD36棕榈酰化可能是未来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靶点。该最新研究成果, 被正式在J Hepatol. 2018 Sep;69(3):705-717.发表。 5.感染与免疫 (1)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中NK及γδT细胞免疫表型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发现在HFMD的急性期, NK或γδT的免疫功能增强,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增多,并与患儿白细胞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相关。 (2)本年度开展了人NK细胞ILT2,CD100等受体在慢性HBV感染中变化的研究,发现慢性HBV感染可诱导NK细胞抑制性受体ILT2表达上调,这可能与慢性HBV感染导致NK细胞功能受损有关。 |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2018年新增国家及省部级等纵向项目21项,其中参与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重大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1项。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项,总经费1192.9万元。 |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类别 |
1 | 基于高血压肾病和 “器官不良对话”关键发病机制的综合干预研究 ) | 阮雄中 | 2018.9-2020.1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
2 | 靶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天然药物的筛选:九头狮子草核心单体成分抗乙肝病毒药效学研究 | 陈娟 | 2019-20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澳合作项目) |
3 | 病毒变异及肝纤维化相关重症乙肝精准诊断标志物的扩大应用 | 陈敏 | 2018.1-2020.12 | 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 |
4 | 重症乙肝精准诊断方案的优化与扩大应用 | 彭明利 | 2018.1-2020.12 | 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 |
5 | miR-146b-5p通过NF-κB/GSDMD 途径调控脓毒症免疫的实验研究 | 孙航 | 2019.1-2022.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6 | 靶向HBV核衣壳组装过程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 | 胡接力 | 2019-20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7 | NQO1调控HBx蛋白稳定性对乙肝病毒转录和复制的重要作用 | 陈娟 | 2019-20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 | 棕榈酰化修饰调节FAT/CD36介导的肝细胞线粒体脂肪酸氧化的分子机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陈压西 | 2019-20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9 | GSTZ1缺失通过重编程细胞代谢激活Keap1/Nrf2通路促进肝癌发生的机制 | 唐霓 | 2019-20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0 | HBx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在环磷酰胺调控HBV复制和肝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 李小松 | 2019-20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11 | 陈压西 | 2018.10-2021.10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 |
12 | 醌氧化还原酶1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陈娟 | 2019-2021 | 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一般项目 |
13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7(SIRT7)下调cccDNA微染色体H3K122琥珀酰化水平抑制HBV转录和复制 | 任吉华 | 2019-2021 | 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一般项目 |
14 | HBV募集CDK2调控宿主限制性因子SAMHD1磷酸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 胡源 | 2019-2021 | 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一般项目 |
15 |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形成过程中冗余序列选择及切除机制的探讨 | 龙泉鑫 | 2019-2021 | 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一般项目 |
16 | 小鼠肝硬化模型构建及其预防治疗研究 | 夏杰 | 2019-2021 |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17 | GSTZ1缺失激活Nrf2通路重编程细胞代谢促肝癌发生的机制 | 唐霓 | 2019-2021 | 重庆市科委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一般项目 |
18 | 乙肝病毒感染对肝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 胡源 | 2019-2021 |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19 |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形成过程中冗余序列选择切除机制的探讨 | 龙泉鑫 | 2019-2021 |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20 | LncRNA HOTAIR对HBV复制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 任吉华 | 2019-2021 |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21 | 长链非编码RNA 0141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功能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 汤华 | 2019-2021 |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22 | HDAC3调控DNA损伤修复及其抑制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 夏杰 | 2019-2021 | 渝中区科委科技项目 |
23 | 长链非编码RNA-LINC00628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研究 | 汤华 | 2019-2021 | 渝中区科委科技项目 |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 学术带头人 | 主要骨干 |
1.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 任红、胡鹏 | 刘杞、张大志、蔡大川、凌宁、杨轶轩、周智、胡怀东、雷宇、汤慧 |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 黄爱龙、陈娟 | 任吉华、胡源、胡接力、龙泉鑫、汪德强 |
3.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 唐霓 | 廖勇、汤华、蔡雪飞、邓万燕、夏杰、孙航 |
4.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 阮雄中、陈压西 | 赵蕾、彭明利、韦莉、杨萍、曾怡 |
5.感染与免疫 | 刘杞、孙航 | 陈敏、邓万燕、殷文伟 |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类型 | 性别 | 学位 | 职称 |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
1 | 任 红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教授 | 2003-至今 |
2 | 黄爱龙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教授 | 2003-至今 |
3 | 阮雄中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2006-至今 |
4 | 张大志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2003-至今 |
5 | 胡 鹏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2006-至今 |
6 | 胡怀东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2003-至今 |
7 | 刘 杞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教授 | 2003-至今 |
8 | 廖 勇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2012-至今 |
9 | 石小枫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2003-至今 |
10 | 周 智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2003-至今 |
11 | 汪德强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2005-至今 |
12 | 石统东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教授 | 2005-至今 |
13 | 唐 霓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研究员 | 2003-至今 |
14 | 陈压西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研究员 | 2003-至今 |
15 | 陈 娟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研究员 | 2011-至今 |
16 | 汤 华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2004-至今 |
17 | 孙 航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主任技师 | 2003-至今 |
18 | 陈 敏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主任技师 | 2003-至今 |
19 | 杨轶轩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2012-至今 |
20 | 彭明利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研究员 | 2003-至今 |
21 | 蔡大川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2003-至今 |
22 | 凌 宁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2003-至今 |
23 | 蔡雪飞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副研究员 | 2004-至今 |
24 | 胡接力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员 | 2010-至今 |
25 | 胡 源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员 | 2008-至今 |
26 | 赵 蕾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研究员 | 2009-至今 |
27 | 殷文伟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员 | 2012-至今 |
28 | 龙泉鑫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员 | 2014-至今 |
29 | 杨 萍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研究员 | 2014-至今 |
30 | 雷 宇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2011-至今 |
31 | 张文露 | 研究人员 | 男 | 硕士 | 助理 研究员 | 2004-至今 |
32 | 夏 杰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助理 研究员 | 2014-至今 |
33 | 汤 慧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助理 研究员 | 2011-至今 |
34 | 邓万燕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助理 研究员 | 2016-至今 |
35 | 曾 怡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助理 研究员 | 2017-至今 |
36 | 陈 可 | 技术人员 | 男 | 学士 | 实验师 | 2005-至今 |
37 | 郭 晖 | 技术人员 | 女 | 学士 | 主管技师 | 2003-至今 |
38 | 陈春波 | 技术人员 | 男 | 学士 | 技术人员 | 2009-至今 |
39 | 杨晓姝 | 管理人员 | 女 | 学士 | 科员 | 2010-至今 |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类型 | 性别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 |
1 |
叶峰 | 博士后 | 男 | 讲师 | 中国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2013-至今 | |
2 | 罗强 | 博士后 | 男 | 讲师 | 中国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2015-至今 | |
3 | 陆毅 | 博士后 | 男 | 讲师 | 中国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2015-至今 | |
4 | 范家铭 | 博士后 | 女 | 讲师 | 中国 | 重庆医科大学 | 2017-至今 |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重庆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成功申请成为重庆市感染病学临床研究中心。实验室在“十二五”重大专项基础上,继续获得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 目前,实验室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相互作用阵列检测系统、荧光实时定量PCR仪、DNA测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细胞能量代谢检测仪、流式细胞仪等大型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已建立了6个重要的成熟的科研平台:病毒性肝炎临床转化医学平台、病毒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和模式动物平台。2018年新增国家及省部级等纵向项目21项,其中参与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重大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1项,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项,总经费1192.9万元。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2篇,累积影响因子134.23,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7篇),发表CSCD论文9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授权1项。 实验室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在本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带头人和年轻骨干。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华医学会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陈压西、陈娟获得重庆市“巴渝学者”称号。阮雄中教授当选第八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2018年实验室新晋升博士生导师1名(陈娟),陈敏博士2018年6月24-29日到德国Robert Koch Institute 访问交流。同时还参与了“Schiff's Diseases of the Liver”书籍的翻译工作。 2018年进行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投入1200万进行实验室的装修,700万购置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500万建设生物样品库,2019年6月前完成实验室的搬迁。2018年我所完成了购置荧光显微镜、荧光细胞成像仪、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成像系统等常用进口设备的论证。2019年我所搬迁至江南院区后完成这批进口设备的采购。2018年度我所智能化管理平台上线启用。 |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学和科研是高水平大学的两翼,本着“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理念,实验室人员2018年继续承担《传染病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及《专业英语》教学任务。 《基因组学》被评为重庆市精品研究生课程,传染病学继任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根据大纲和督导部门的指示,更新录制了《传染病学》视频演示课程,力求标准、精细、前沿,上传到学校及精品共享课程网站,督促学生进行观看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室鼓励教师在搞好科学研究的同时努力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在教学改革方面,成功申报了“传染病临床实习教学改革”和“SP在传染病学OSCE中运用的研究”两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参与《传染病学》第九版、《感染病学》第四版、《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三版和《传染病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十三五规划教材共4部教科书的编写。 “十二五”期间的研究成果依然富有前瞻性,并继续在国际肝病领域学术会议上进行推广报道,“十二五”期间主持并完成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转归预警预测的研究”,New Switch研究证实对于接受NUC治疗实现病毒学抑制的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以显著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转阴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出了临床功能性治愈的全新概念。该项研究结果可用于临床实践,为广大慢性乙肝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 实验室继续以“十三五”研究为平台,定期动态随访进入研究队列的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转归,判断患者疾病好转、稳定或发生肝炎活动、肝衰竭、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和死亡的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临床干预措施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转归的影响。 |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肝炎研究所(感染病实验室)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新招博士生11人,硕士40人,毕业博士生12人,硕士生37人。本年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人,市级优秀毕业研究生1人,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1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重庆市科技创新项目4项。 |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1. 博士研究生程胜桃、魏杰、周洪钟荣获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2. 博士研究生高庆祝荣获2018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博士生论坛三等奖。 3.博士研究生程胜桃、周洪钟参加2018全国微生物与免疫年会青年学者英文论坛做大会发言,并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
序号 | 参加会议形式 | 学生姓名 | 硕士/博士 |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 导师 |
1 | 发表会议论文 | 林青 | 博士 | 2018IASL | 刘杞 |
2 | 发表会议论文 | 李虎 | 博士 | 2018IASL | 任红 |
3 | 发表会议论文 | 李欣 | 硕士 | 2018IASL | 石小枫 |
4 | 发表会议论文 | 冯兰艳 | 硕士 | 2018IASL | 张大志 |
5 | 发表会议论文 | 吴小玲 | 硕士 | 2018IASL | 胡鹏 |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继续2017年设立的3个开放项目研究,2018年新设立 1个开放课题。 | |||||
序号 | 课题名称 | 承担人 | 职称 | 承担人单位 | 课题起止时间 |
1 |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及基础 | 蔡大川 | 副教授 | 重庆医科大学 | 2017.1-2018.12 |
2 | 重症肝炎的个体化人工肝治疗 | 钟珊 | 助教 | 重庆医科大学 | 2017.1-2018.12 |
3 | 重症感染的精准治疗方法探索 | 孙航 | 教授 | 重庆医科大学 | 2017.1-2018.12 |
4 | 小鼠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曾怡 | 助理研究员 | 重庆医科大学 | 2018.1-2019.12 |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召开时间 | 参加人数 | 类别 |
1 | 2018首届肿瘤代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全国肿瘤代谢年会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CSONSC)肿瘤代谢学组 | 廖勇 | 2018年10月17-18日 | 1000人次 | 全球性 |
2 | 中华医学会2018年全国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论坛 |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 | 黄爱龙 | 2018年8月11-13日 | 1000人次 | 全国性 |
3 | 第十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 中华肝脏病杂志、重医附二院 | 任红 | 2018年11月23-25日 | 600人次 | 全国性 |
4 | 第十四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暨2018年脂质代谢与器官损害国际学术研讨会(ISLT2018)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脂质与脂蛋白委员会 | 刘德培、黄爱龙、韩雅玲、宁光、李蓬、任红 | 2018年10月19-21日 | 1000人次 | 国际性 |
5 | 第十一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国际肝病学会日 |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肝脏》杂志编辑部 | 贾继东, Samuel Lee | 2018年5月11-13日 | 1000人次 | 全国性 |
6 | 第十二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 李林 | 2018年10月25-28日 | 1500人次 | 全国性 |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1.2018年彭明利教授参加“第十六届国际新药发明科技年会”,作题目为“PEGylation of curcum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of curcumin parent”的大会发言。 2. 唐霓教授应“中华医学会2018 年全国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术年会” 邀请,作题目为“GSTZ1缺失通过重编程细胞代谢激活Keap1/Nrf2 通路促进肝癌发生的机制”的专题发言。 3. 2018年,陈压西教授、阮雄中教授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暨2018年脂质代谢与器官损害国际学术研讨会(ISLT2018)”,分别作题目为“炎症状态下他汀药物与肝脏胰岛素抵抗——他汀诱发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探讨”、“多器官多细胞器对话与脂质稳态调节”专题发言 4. 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8年全国学术会议上,唐霓教授博士生高庆祝文章“SLC27A5缺失通过激活Keap1/Nrf2通路促进肝癌增殖的机制研究” 荣获2018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博士生论坛三等奖。 5.在“2018全国微生物与免疫年会青年学者英文论坛”上,研究生程胜桃、周洪钟分别作题目为“Interleukin-35 Level Is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 overexpress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acilitates tumor growth via Sirtuin 6 / AKT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Signaling Pathway)”的大会发言。 6.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2018年第四届年会上,唐霓教授研究生庹琳、向进分别作题目为“AMPK inactivation by PCK1 deficiency contributes to stimulation of the CDK/Rb/E2F pathway and promo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umorigenesis””、“PCK1 downregulation promotes TXNRD1 expression and hepatoma cell growth via the Nrf2/Keap1 pathway”的poster。 7.在第十四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暨2018年脂质代谢与器官损害国际学术研讨会(ISLT2018)上,唐霓教授研究生高庆祝“FATP5下调TXNRD1的表达抑制肝癌增殖的机制研究” 参与“阳普杯”青年优秀论文大赛。陈压西,阮雄中教授研究生李丹阳“SCAP knockdow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lleviates atherosclerosis plaque formation via upregulating autophagy in ApoE−/− mice”获“阳普杯”青年优秀论文大赛二等奖;李韵“CD36通过AMPK途径负向调节肝细胞噬脂及其机制研究”获三等奖。 2018年3月邀请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国家微生物学实验室成克定教授来我室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同月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袁于人教授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肝研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2018年4月邀请德国ESSEN大学病毒研究所林永博士来我室进行交流访问。同月邀请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鲁青教授来肝研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2018年8月30日邀请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的Tram T. Tran教授来我院访问,并就丙肝及肝移植相关的最新进展进行座谈和交流。本年度共邀请国外的专家共5人次到实验室做专题学术演讲和学术交流,并对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法进行指导,扩大了课题组的国际视野,提升实验室学术水平。 |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2018年度,实验室针对科学传播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宣教活动,开通感染与肝病中心官方微信,普及传染病防护知识,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通过众多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肝博士》杂志、肝友汇、掌上健康、等公众平台,大力宣传肝炎防治相关科普知识,报道治疗新进展。每季度至少一次到周边基层医院进行学术宣讲,3月大足、5月铜梁、6月大足,7月渝北,8月江南医院、11月涪陵、11月举办重庆市医学会感染与肝病专委会年会、12月丰都,为基层医务人员讲解相关疾病的诊治规范,交流最新进展,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等,着力规范化传染病的诊治。 (2)由《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主办的全国肝脏疑难与经典病例巡展会系列活动,从2013年启动,已连续举办6届,面向全国征集肝病领域相关病例。会议一直秉承《中华肝脏病杂志》总编辑任红教授公立、公允、公益的学术理念,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广受临床一线医生的好评和支持。会议由任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病例点评专家及评委也是大家云集:张大志教授、胡鹏教授、陈成伟教授、窦晓光教授、万谟彬教授、李树臣教授、谢青教授、陆伦根教授等多位肝病、感染和外科专家组成。会议不但聚焦了肝脏方方面面疑难和经典的病例,还有国内一流专家团队,面对面的精辟点评,共同探讨,拓展我们肝病医生的临床视野,升华临床思维。任红教授主编的《肝脏疾病疑难与经典病例》第一辑、第二辑及第三辑已正式出版。此书秉承“众里寻医、同肝共济”的理念,汇集肝病领域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治思路,得到了广大医疗人员的喜爱。 (3)通过本学科平台承办的《中华肝脏病杂志》(全国百强期刊),以及创办的肝病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现已录入PubMed数据库),每年主办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及地区专业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扩大学科影响力。全国肝病临床学术大会已联系举办11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已联系举办10届(2018,云南昆明),汇聚来自海内外感染病及肝病专家学者、临床基层医生共享盛会。不忘初心,为中国临床肝病医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职称 | 所在单位 | 是否外籍 |
1 | 李兰娟 | 女 | 工程院院士 | 浙江大学 | 否 |
2 | 陈 智 | 男 | 教授 | 浙江大学 | 否 |
3 | 窦晓光 | 女 | 教授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否 |
4 | 侯金林 | 男 | 教授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否 |
5 | 胡丽娜 | 女 | 教授 | 重庆医科大学 | 否 |
6 | 黄爱龙 | 男 | 教授 | 重庆医科大学 | 否 |
7 | 黄文祥 | 男 | 教授 | 重庆医科大学 | 否 |
8 | 鲁凤民 | 男 | 教授 |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 否 |
9 | 毛 青 | 男 | 教授 |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否 |
10 | 唐 红 | 女 | 教授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否 |
11 | 任 红 | 男 | 教授 | 重庆医科大学 | 否 |
12 | 王贵强 | 男 | 教授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否 |
13 | 魏 来 | 男 | 教授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否 |
14 | 谢 青 | 女 | 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 否 |
15 | 袁正宏 | 男 | 教授 | 复旦大学 | 否 |
16 | 张文宏 | 男 | 教授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否 |
17 | 赵英仁 | 男 | 教授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否 |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的领导下,不断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比较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了一整套涉及到科研管理、开放课题、访问学者以及设备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建立实验室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学术委员会除了在实验室课题组科研选题给予指导外,还对江南分院新实验室的整体设计、布局、标准化样本库的建立以及未来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提出了大量宝贵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依托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二医院,在实验室的用房、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科研条件和行政后勤等等诸多方面给与了积极支持,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2017年完成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方案设计,2018年进行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已投入1200万进行实验室的装修,700万购置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500万建设生物样品库,2019年6月前完成实验室的搬迁。人才引进方面,依托单位优先考虑实验室学科发展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中青年人才。项目申报方面,按照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组织和布局。依托单位在实验室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 实验室每年按时向依托单位提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并进行实验室主任年度汇报。依托单位每年邀请专家对实验室年度汇报进行考核。 |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本实验室现有建设面积3100平方米,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相互作用阵列检测系统、DNA测序仪、细胞能量代谢仪、流式细胞仪等大型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本实验室具有开展从基础到临床的科学研究,已建成病毒性肝炎临床转化医学平台、病毒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和模式动物平台6个重要的科研平台。2018年度我所智能化管理平台上线启用,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网上预约功能,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年开机时间达到1200小时,长时间细胞动态检测仪开机时间达到1500小时。实验室常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等设备利用率达到90%,开机时间1500小时以上,大力协助了校内各院系和教研室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2018年进行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投入1200万进行实验室的装修,700万购置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500万建设生物样品库,2019年6月前完成实验室的搬迁。2018年我所完成了购置荧光显微镜、荧光细胞成像仪、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成像系统等常用进口设备的论证。2019年我所搬迁至江南院区后完成这批进口设备的采购。2018年度我所智能化管理平台上线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