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Institute for Viral Hepatitis,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7年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10-05 15:23:46

 

批准立项年份

2003

通过验收年份

200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171-201712月)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               任红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胡鹏/023-63693289

E-mail地址:               hq_cq@163.com

依托单位名称:      重庆医科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刘湘/023-68485589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研究方向1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研究方向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研究方向3

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向4

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实验室

主任

姓名

任红

研究方向

传染病学、分子病毒学

出生日期

1960.05.31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03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删)

姓名

黄爱龙

研究方向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出生日期

1964.05.06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03

学术

委员会主任

姓名

李兰娟

研究方向

传染病学

出生日期

1947.9

职称

教授(院士)

任职时间

2005

研究水平与贡献

论文与专著

发表论文

37


EI

0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1

国外出版

0

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项目到账

总经费

1001.73

纵向经费

870.73

横向经费

131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发明专利

申请数

3

授权数

1

成果转化

转化数

1

转化总经费

50

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1

行业/地方标准

1

研究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

实验室固定人员

41

实验室流动人员

9人 

院士

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0


长江学者

特聘0

讲座0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0

青年长江

0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2人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1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0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姓名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

任  红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医科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学科带头人、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肝博士》总编辑。

首席专家、副主任委员、总编辑

黄爱龙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届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医学分会理事、Gene & Diseases总编辑、《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委。

主任委员、委员、理事、理事长、主编、编委

阮雄中

脂糖代谢性疾病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脏病基金会专家组成员、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美国脏病学会会员、英国脏病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血脂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硬化学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脂肪肝分会副主委、BMC Nephrology副主编,Genes &   Diseases 副主编。

会员、委员、副主任委员、副主编

胡  鹏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重庆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肝脏病杂志》、《西部医学》杂志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

主任委员、委员、编委

张大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主任、《肝博士》副总编

委员、副总编辑


唐  霓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委、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任委员、Oncogene, PLoS ONE、 Liver International、 BMC Cancer、《临床肝病杂志》审稿专家。

副主任委员、编委、稿专家


陈压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血脂与脂蛋白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endocrinology》、《Nutrition   Research》审稿家。

评审专家、副主任委员、稿


胡怀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与食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重庆市医学会医学伦理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Advanced 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主编、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Scientific Reports等杂志审稿人。

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委员、主编

访问学者

国内

2

国外

1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1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2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学科1

内科学(传染病)

学科2

分子病毒学

学科3

临床免疫学

研究生培养

在读博士生

30

在读硕士生

102

承担本科课程

304学时

承担研究生课程

152学时

大专院校教材

1



开放与

运行管理

承办学术会议

国际

1

国内

(含港澳台)

2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1

实验室面积

3100

实验室网址

http://infect-hepatol-cqmu.sahcqmu.com/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70.3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1104.27














 
 
、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重庆医科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室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围绕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开展以临床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

实验室2017年共发表SCI论文37篇(累积影响因子130,平均影响因子3.5)。参与《传染病学》第九版、《感染病学》第四版、《传染病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Newswitch 临床研究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功能性治愈的全新概念,其结果写入《2017EASL乙型肝炎诊治指南》。20162月发表的关于全球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预存耐药突变流行特征的研究论文(Sci Rep. 2016 Feb   4;6:20310.),2017年入选全世界Top 1%ESI”高被引论文,其结果写入最新版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7年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毕业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33名,在读博士生30名,硕士生102名。

1.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1)  应肝病学领域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主编的邀请,任红教授组织了全国肝病领域专家学者在《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特刊上,向全世界介绍慢乙肝治疗的中国经验。主要包括:在一线药物不可及的情况下,非一线药物,如阿德福韦、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可作为慢乙肝治疗的选择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非一线药物在慢乙肝挽救治疗、联合治疗中的应用;替比夫定应用于乙肝母婴阻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长效干扰素较恩替卡韦能更多的降低慢乙肝患者的远期不良事件(J Viral Hepat.   2017 Nov;24 Suppl 1:4-5.)。通过对一个HBeAg阳性CHB患者队列进行5年的观察随访,发现长效干扰素相较于恩替卡韦在影响慢乙肝患者长期结局方面具有更大优势(J Viral Hepat 24   Suppl 1: 12-20)。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1)成功建立HBV cccDNA绝对定量检测方法(专利:BiotechnolLett2015PCT/CN2015/081800),发现此方法能够敏感的检测出治疗前后病人肝组织内的HBV cccDNA,该技术有助于预测病人对 IFN 治疗的应答(Scientific   Reports.2017;7(5937)1-8)。

2)在细胞水平深入探讨了APOBEC3B降解细胞核内HBV cccDNA的潜在机制。证实APOBEC3B抗病毒活性能力依赖于其C端活性位点,通过与HBV 核心蛋白的相互作用在病毒逆转录环节降低HBV的复制 (Antiviral Res.2017.11.006. Epub 2017 Nov   10.)

3)基于新型非转基因HBV质粒高压注射动物模型发现HBV感染能逃逸NK细胞监视,而采用PolyI:C活化NK细胞则能促进机体清除HBV,活化的NK细胞通过分泌IFN-γ来控制HBV感染(Scientific   Reports.2017; 22;7(1):314.)

3.      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1)  首次报道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1)通过调控HBV cccDNA进而调控HBV复制和转录,“尼克酰胺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乙型肝炎治疗药物中的用途”获专利授权(201510231315.1)。研究HBx蛋白参与调控抑癌基因ARID2表达的分子机制(Cancer Sci, 2017; 108(7):1328-1337)。发现非经典Wnt信号通路可调控经典Wnt信号通路在肝发育和肝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oncotarget 8:   27105-27119)。

(2)  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INC00052能够上调EPB41L3来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Oncotarget 8: 63724-63737)。而AF119895则能够通过调节NXF3的表达来增加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Exp Cell Res. S0014-4827(17)30671-7)。LncRNA-AF113014可以促进Egr2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PLoS One 12:   e0177843)。

4.      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1) 证实了CD36过高或过低/缺失表达均能通过不同机制诱发肝脏脂质积聚和炎症的加重(Antioxid Redox   Signal. 2017;27(4):201-214)。深入探讨了炎症如何导致脂质代谢的稳态失衡,导致脂肪肝、脂肪肾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J Lipid Res. 2017;58:(7) 1417-1427)。

(2) 发现PEG化姜黄素衍生物既保留了姜黄素母本的抗炎、抗氧化活性,且抗炎活性优于阿司匹林,其抗氧化活性媲美维生素C(Inflammation.2017:10.1007)。发现PEG化姜黄素衍生物也具有抗脂肪变药理作用(Biomed Res Int.   2017:8234507)。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2017年新增国家及省部级等纵向项目16项,其中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1项(承担子课题3项,含任务级5项),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签订科技合作项目3项。2017年实验室到账经费1001.73万元。另外,2017年在研的大型项目18项,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和青年项目15项。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类别

1

乙型肝炎治愈的新策略新方法

黄爱龙

2017-2020

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

2

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预防肝硬化、肝癌的有效性评价*

任红

2017-2020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3

儿童慢性乙肝治疗策略的研究*

任红

2017-2020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4

基于New Switch研究提高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的研究*

胡鹏

2017-2020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5

预测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和验证*

胡鹏

2017-2020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6

靶向HBVcccDNA的抗病毒策略研究*

唐霓

2017-2020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7

新型乙型肝炎检测指标临床意义验证*

胡接力

2017-2020

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

8

重大感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任红

2017.1-2019.12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9

STAT3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活化调节IFNα抗HBV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敏

2018.1-202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0

HBV特异性CXCR5+CD8+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研究

胡鹏

2018.1-202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1

模式识别受体CD36对NKT细胞的调控及其在刀豆蛋白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殷文伟

2018.1-202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2

结核分枝杆菌PE_PGRS家族抗原PE_PGRS41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

邓万燕

2018.1-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3

重庆市“三百”科技领军人才支持计划

唐霓

2017-2020

省部级人才计划

14

结核分枝杆菌PE_PGRS62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

邓万燕

2017.6-2020.6

市科委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专项

15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接受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停药复发的临床特征及预测因素分析

凌宁

2017.9-2020.9

市卫计委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项目

16

附二院第六批“优秀青年人才”项目

殷文伟

2018/01-2020/12


17

索非布韦、雷地帕韦治疗丙肝1型(3b)期

胡鹏

2017.2-至今

吉利德

18

索氟布韦初治基因2型

蔡大川

2017.1-至今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

HBV核心蛋白相关抗原检测研发

黄爱龙

2017.11-至今

地区横向合作研发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主要骨干

1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任红、胡鹏

刘杞、张大志、蔡大川、凌宁、殷文伟、陈敏、杨轶轩、周智、胡怀东、雷宇、汤慧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黄爱龙、陈娟

任吉华、胡源、胡接力、龙泉鑫、汪德强

3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唐霓、丁克越

廖勇、汤华、蔡雪飞、邓万燕、夏杰、孙航

4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阮雄中、陈压西

赵蕾、彭明利、韦莉、杨萍、曾怡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1

任红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2

黄爱龙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3

阮雄中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6-至今

4

张大志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5

胡鹏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6-至今

6

胡怀东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7

刘杞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8

廖勇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12-至今

9

丁克越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12-至今

10

石小枫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11

周智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12

汪德强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5-至今

13

石统东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5-至今

14

唐  霓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3-至今

15

陈压西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3-至今

16

陈  娟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11-至今

17

汤  华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4-至今

18

孙航

研究人员

博士

主任技师

2003-至今

19

陈敏

研究人员

博士

主任技师

2003-至今

20

杨轶轩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12-至今

21

彭明利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3-至今

22

蔡大川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23

凌宁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24

蔡雪飞

研究人员

硕士

副研究员

2004-至今

25

胡接力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0-至今

26

胡  源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8-至今

27

赵  蕾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9-至今

28

殷文伟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2-至今

29

龙泉鑫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4-至今

30

杨  萍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4-至今

31

雷  宇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11-至今

32

张文露

研究人员

硕士

助理

研究员

2004-至今

33

夏  杰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

研究员

2014-至今

34

汤慧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

研究员

2011-至今

35

邓万燕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

研究员

2016-至今

36

曾 怡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

研究员

2017-至今

37

陈  可

技术人员

学士

实验师

2005-至今

38

郭晖

技术人员

学士

主管技师

2003-至今

39

陈春波

技术人员

学士

技术人员

2009-至今

40

杨家群

管理人员

其他

科员

2003-至今

41

杨晓姝

管理人员

学士

科员

2010-至今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1

涂  增

博士后

副教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

2012-至今

2

叶  峰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2013-至今

3

罗  强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5-至今

4

陆  毅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5-至今

5

范家铭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

2017-至今

6

柯子斌

其他

副教授

中国香港

香港科技大学

2011-至今

7

陈利民

其他

教授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附属总医院研究所

2013-至今

8

蓝柯

其他

研究员

中国

武汉大学

2016-至今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重庆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成功申请成为重庆市感染病学临床研究中心。2017年作为主要参与单位申报了感染病学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实验室在“十二五”重大专项基础上,继续获得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在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本学科位居全国第8,已经进入了国内先进行列,成为了国内一流的、重要的感染性疾病研究基地。

目前,实验室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相互作用阵列检测系统、荧光实时定量PCR仪、DNA测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细胞能量代谢检测仪、流式细胞仪等大型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已建立了6个重要的成熟的科研平台:病毒性肝炎临床转化医学平台、病毒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和模式动物平台。2017年实验室成功申请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教委等科研项目19项,累及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7,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参与编写教材4部。近年来实验室不仅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一流学术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也积极推动学科国际化学术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麻省总医院、英国UCL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实验室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在本学科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带头人和年轻骨干。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中华医学会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2017年任红教授获得“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黄爱龙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唐霓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胡鹏教授当选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实验室不断克难奋进、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研究队伍。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学和科研是高水平大学的两翼,本着“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理念,实验室人员2017年继续承担《传染病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新增《专业英语》教学任务。

《基因组学》被评为重庆市精品研究生课程,传染病学继任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承担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根据大纲和督导部门的指示,更新录制了《传染病学》视频演示课程,力求标准、精细、前沿,上传到学校及精品共享课程网站,督促学生进行观看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验室鼓励教师在搞好科学研究的同时努力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在教学改革方面,成功申报了传染病临床实习教学改革“SP在传染病学OSCE中运用的研究两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参与《传染病学》第九版、《感染病学》第四版、《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三版和《传染病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十三五规划教材共4部教科书的编写。

“十二五”期间的研究成果依然富有前瞻性,并继续在国际肝病领域学术会议上进行推广报道,“十二五”期间主持并完成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转归预警预测的研究”,New Switch研究证实对于接受NUC治疗实现病毒学抑制的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可以显著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转阴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出了临床功能性治愈的全新概念。该项研究结果可用于临床实践,为广大慢性乙肝患者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实验室着力打造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青年学者为主力军、具有蓬勃朝气和创新意识、不同学科优势互补的研究团队。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全方位培养人才。实验室与美国、英国及国内的一流研究机构和临床研究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7年实验室新晋升博士生导师1名(胡鹏),新晋升主任技师1名(陈敏),新晋升副研究员1名(杨萍),新进博士研究生3人(曾怡,张琼方,李世颖)。

2017年派出雷宇博士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进修半年,师从马雄教授,进修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疑难肝病的诊治。派出王娜博士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进修,尤其是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方法及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龙泉鑫博士加入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r.HaitaoGuo的课题组,合作项目:“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合成机制”。

2017年新招博士生13人,硕士33人,毕业博士生5人,硕士生33人。本年度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3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人,重庆市科技创新项目4项,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计划4项。博士生高焕庆(2015.10-2017.10)、周晓倩(2016.12-2017.12)赴英国UCL大学完成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1.  阮雄中教授和陈压西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钟珊探讨CD36缺陷引起的肝脏炎症可能分子机制,结果发现:CD36缺陷可以通过组蛋白脱乙酰酶2依赖性途径上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来促进巨噬细胞浸润和肝脏炎症。其研究的创新在于第一次证明了CD36缺失引起的ROS产生减少对肝脏也有害。 CD36的平衡在维持肝脏ROS和核HDAC2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成为预防NASH发展的一种潜在的新的治疗策略。上述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Antioxid   Redox Signal 27: 201-214.(IF: 6.337)。

2.  任红教授和张大志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张琼方探讨肿瘤浸润性NK细胞功能缺陷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该研究运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比较了18例肝癌患者与18例对照组织中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表明:肝癌患者的肿瘤浸润NK细胞呈现抑制性表型,功能检测发现肿瘤浸润性的NK细胞不仅细胞毒性较差,而且其分泌IFN-γ及TNF-α的功能显著下降。进一步实验表明,肝癌细胞可以分泌一些外泌体囊泡,而这些外泌体携带了负性调控NK细胞功能的分子TGF-β1,它们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导致NK细胞发生上述功能缺陷,最终实现肝癌的免疫逃逸。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 Cell MolImmunol 14: 819-829.(IF:   5.897),同时在2017EASL做大会发言。

3.  任红教授和胡鹏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李世颖做关于“长效干扰素和恩替卡韦在中国大陆地区HBeAg阳性慢乙肝长期临床结局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本研究观察了2008-2016年期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长效干扰素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人群,总共444例患者进入队列研究, 比较这两类药物在影响慢乙肝患者长期临床结局(如肝硬化、肝细胞癌)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最终结果显示,五年随访结束时,长效干扰素组的不良事件(包括肝硬化和感染)发生率为1.5%,而恩替卡韦组为5.6%。具体而言,长效干扰素组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5%和0%,恩替卡韦组分别为5.0%和2.0%。研究的意义在于证实了长效干扰素相对于恩替卡韦在影响慢乙肝患者长期结局方面具有更大优势,为临床医生更合理地选择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帮助。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J Viral Hepat 24 Suppl 1: 12-20.(IF:   4.122),同时在2017n年APASL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5项以内)

 

序号

参加会议形式

学生姓名

硕士/博士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导师

1

大会发言

李世颖

博士

2017APASL

任红

2

大会发言

张琼方

博士

2017EASL

任红

3

发表会议论文

潘琦

博士

2017APASL

丁克越

4

发表会议论文

刘玉

硕士

2017APASL

彭明利

5

发表会议论文

陈志伟

博士

2017APASL

胡鹏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继续2016年设立的3个开放项目研究,2017年新设立3个开放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承担人

职称

承担人单位

课题起止时间

1

环状RNA作为伴乙肝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汤慧

助理研究员

重庆医科大学

2016.1-2017.12

2

核苷(酸)类似物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陈志伟

博士

重庆医科大学

2017.1-2017.12

3

CHCHD4参与ALR线粒体转运及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研究

邓万燕

助理研究员

重庆医科大学

2016.1-2017.12

4

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及基础

蔡大川

副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2017.1-2018.12

5

重症肝炎的个体化人工肝治疗

钟珊

助教

重庆医科大学

2017.1-2018.12

6

重症感染的精准治疗方法探索

孙航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2017.1-2018.12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类别

1

2017首届肿瘤代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全国肿瘤代谢年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CSONSC)肿瘤代谢学组

廖勇

2017812-13

240

全球性

2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

黄爱龙

2017824-26

600

全国性

3

第九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中华肝脏病杂志、重医附二院

任红

20171114-18

800

全国性

4

2017年重庆市中西医肝病年会暨第六届两江肝病论坛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委会

石小枫

2017923-24

300

地区性

5

2017年重庆市医学会感染及肝病专委会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肝脏相关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重庆市医学会

胡鹏

2017114-5

 

300

地区性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1.  国际学术交流

(1)2017年9月22日邀请伦敦学院大学UCL肝脏与消化健康研究中心主任Massimo Pinzani来我室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并与我院签署了科技合作备忘录。双方就科技人员往来、共建期刊审稿系统、临床多中心研究以及肝移植相关技术等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2)邀请美国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终身教授、副院长、分子与细胞肿瘤学系主任、乳腺研究中心主任 Mien-Chie   Hung教授以及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终身教授,Hubert L.& Olive Stringer杰出教授,外科肿瘤实验室主任,分子与细胞肿瘤学系副主任金棣华教授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肝研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3)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附属总医院研究所陈利民教授来室交流访问。

(4)任红教授应“2017亚太肝病年会”邀请,作题目为“The Global first   tenofovir non-inferiority trial compare with entecavir for 3 years is   released for the first time”和“One Roche Solution:   Personalized Preci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HB Patients Management”的大会发言。

(5)2017年2月15-19日,任红教授、胡鹏教授、张大志教授、肝炎研究所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共计30余人参加“2017亚太肝病年会”,24项研究成果被APASL大会收录和壁报展示。胡鹏教授作题目为“High HBsAg Loss Rate in HBeAg Loss CHB Patients SWITCH from NUC to   Peg-IFN alfa-2a”的大会发言。2015级博士毕业生李世颖作题目为“Clinical Long-Term Outcomes of Pegylated Interferon-A Versus Rntecavir   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HBeAg-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   ProspectiveCohortStudy”大会发言,刘玉硕士获得“APASL 2017 Annual   Meeting Travel Award”,黄文勋、刘玉、李世颖获得Top 10% Poster。

(6)任红教授带领传染病学团队于2017年4月19日至22日赴阿姆斯特丹参加2017年第52届欧洲肝脏病协会(ESAL)年会,2015级博士作题目为“Tumor derived exosomes mediate tumor infiltrating   NK-cell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ia TGF-β/SMAD pathway”大会发言。

(7)廖勇教授参加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其投稿的摘要Identification of   metastasis-associated biomarker PLEC1 by iTRAQ-based proteomic approach and   prognostic role of PLEC1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以poster的形式展出。

2.  国内学术交流

(1)黄爱龙教授受邀在第九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作题为通向精准治疗之路-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再认识特邀报告。

(2)廖勇教授作为特邀演讲者参加2017广州国际肝胆外科高峰论坛及重庆大学缙云论坛,作了题目为“肿瘤防治的困境与肿瘤学的未来”的特邀报告。

(3)邀请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吴晨教授来室交流,对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法进行指导。

3. 国际国内合作

(1)与吉利德公司达成丙肝药物临床试验协议,这是一个国际多中心的临床药物试验,全球20余个国家、200余个单位参与其中。

(2)黄爱龙教授牵头的“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乙型肝炎治愈的新策略新方法”课题,由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厦门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20家单位参与此项研究,实验室与国内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深入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3)龙泉鑫副研究员加入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r.HaitaoGuo的课题组,合作项目: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合成机制

(4)彭明利副研究员参与浙医大郑敏教授牵头的2018年十三五国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课题“重症乙肝精准诊断的新技术新方案”申报。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2017年度,实验室针对科学传播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宣教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护知识,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通过众多网络平台如《肝博士》杂志、肝友汇、掌上健康等公众平台,大力宣传肝炎防治相关科普知识,报道治疗新进展。每季度至少一次到周边基层医院进行学术宣讲,3月奉节、7月南川、8月秀山,9月举办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委会年会,11月举办重庆市医学会感染与肝病专委会年会,为基层医务人员讲解相关疾病的诊治规范,交流最新进展,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等,着力规范化传染病的诊治。

(2)由《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主办的全国肝脏疑难与经典病例巡展会系列活动,从2013年启动,已连续举办5届,面向全国征集肝病领域相关病例。会议一直秉承《中华肝脏病杂志》总编辑任红教授公立、公允、公益的学术理念,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广受临床一线医生的好评和支持。会议由任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病例点评专家及评委也是大家云集:张大志教授、胡鹏教授、陈成伟教授、窦晓光教授、万谟彬教授、李树臣教授、谢青教授、陆伦根教授等多位肝病、感染和外科专家组成。会议不但聚焦了肝脏方方面面疑难和经典的病例,还有国内一流专家团队,面对面的精辟点评,共同探讨,拓展我们肝病医生的临床视野,升华临床思维。任红教授主编的《肝脏疾病疑难与经典病例》第一辑、第二辑及第三辑已正式出版。此书秉承“众里寻医、同肝共济”的理念,汇集肝病领域典型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治思路,得到了广大医疗人员的喜爱。

(3)通过本学科平台承办的《中华肝脏病杂志》(全国百强期刊),以及创办的肝病转化医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现已录入PubMed数据库),每年主办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及地区专业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扩大学科影响力。全国肝病临床学术大会已联系举办10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已联系举办9届(2017,江苏镇江),汇聚来自海内外感染病及肝病专家学者、临床基层医生共享盛会。不忘初心,为中国临床肝病医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所在单位

是否外籍

1

李兰娟

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学

2

陈  智

教授

浙江大学

3

窦晓光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4

侯金林

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5

胡丽娜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6

黄爱龙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7

黄文祥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8

鲁凤民

教授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9

毛  青

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10

唐  红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1

任  红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12

王贵强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13

魏  来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4

谢  青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15

袁正宏

教授

复旦大学

16

张文宏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7

赵英仁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的领导下,不断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比较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了一整套涉及到科研管理、开放课题、访问学者以及设备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建立实验室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2017年实验室完成了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确定了李兰娟院士、陈智教授等17名国内感染病领域一流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实验室新一届的学术委员会。2017年,新一届的学术委员会除了在实验室课题组科研选题给予指导外,还对江南分院新实验室的整体设计、布局、标准化样本库的建立以及未来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提出了大量宝贵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依托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二医院,在实验室的用房、人才引进、项目申报、科研条件和行政后勤等等诸多方面给与了积极支持,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2017年完成江南医院肝病中心实验室的装修方案设计,拟投入1200万进行实验室的装修,700万购置实验室所需仪器设备,500万建设生物样品库,2018年6月前完成实验室的搬迁。人才引进方面,依托单位优先考虑实验室学科发展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中青年人才。项目申报方面,按照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积极进行组织和布局。依托单位在实验室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依托单位2017年投入1000余万,用于研究人员的薪酬、实验室水电费以及日常运转的费用。

实验室每年按时向依托单位提交《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并进行实验室主任年度汇报。依托单位每年邀请专家对实验室年度汇报进行考核。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本实验室现有建设面积3100平方米,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相互作用阵列检测系统、DNA测序仪、细胞能量代谢仪、流式细胞仪等大型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本实验室具有开展从基础到临床的科学研究,已建成病毒性肝炎临床转化医学平台、病毒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和模式动物平台6个重要的科研平台。2017年度我所的流式细胞仪采用预约方式,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年开机时间达到1200小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开机时间达到700小时。实验室常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等设备利用率达到90%,开机时间1000小时以上,大力协助了校内各院系和教研室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2017年我所新购进的设备主要有研究级正置荧光显微镜、高压灭菌器等,同时对超期服役的20多台冰箱、冰柜、电热干燥箱等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本年度向依托单位提交了2018年度160多万的万元以上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2017年报盖章页.jpg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临江路74号 邮编:400010 电话:023-638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