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Institute for Viral Hepatitis,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6年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4-02-28 17:39:37

 

批准立项年份

2003

通过验收年份

2007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161—— 201612月)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              任红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胡鹏/023-63693289

E-mail地址:               renhong0531@vip.sina.com.cn

依托单位名称:      重庆医科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刘湘/023-68485589

 

 

 

 

  

 

                                                2017 3 22 日填报

 


 

填写说明

一、年度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当年产生的数据,起止时间为11日至1231日。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年度报告经依托高校考核通过后,于次年331日前在实验室网站公开。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1;若排名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1.除特别说明统计年度数据外,均统计相关类型人员总数。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流动人员指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2.“40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40周岁。

3.科技人才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ITERCERN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研究方向1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研究方向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研究方向3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研究方向4

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向5

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实验室

主任

姓名

任红

研究方向

传染病学、分子病毒学

出生日期

1960.05.31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03年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删)

姓名

黄爱龙

研究方向

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出生日期

1964.05.06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03年

学术

委员会主任

姓名

王正国

研究方向

冲击伤防治

出生日期

1935.12.12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08年

研究水平与贡献

论文与专著

发表论文

SCI

45

EI

0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0

国外出版

0

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0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0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0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0项 

项目到账

 总经费

619万元

纵向经费

619万元

横向经费

22万元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发明专利

申请数

5

授权数

0

成果转化

转化数

0

转化总经费

0万元

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0

行业/地方标准

0

研究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

实验室固定人员

36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

10人 

院士

0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0

长江学者

特聘

讲座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0

青年长江

0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2人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0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0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姓名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

任  红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总编辑

胡怀东

Journal of Advanced   Nutrition and Human Metabolism

主编

黄爱龙

Genes&Diseases

副主编

阮雄中

BMC Nephrology

副主编


阮雄中

Genes&Diseases

编委

访问学者

国内

3

国外

2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0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0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学科1

内科学(传染病)

学科2

分子病毒学

学科3

临床

免疫学

研究生培养

在读博士生

32

在读硕士生

136

承担本科课程

176学时

承担研究生课程

54学时

大专院校教材

2



开放与

运行管理

承办学术会议

国际

1

国内

(含港澳台)

3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1

实验室面积

3100 M2

实验室网址

更新中,2017年上半年完成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506万元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863万元















、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学校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2016729日召开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传染病)暨学术委员会年度建设会议,201610月顺利通过生命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年工作评估,传染病学位于2016年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专科榜排行17位。2016年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概要如下:

1、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方向:

1.1任红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合作研究首次发现:慢乙肝患者血清中含有一种包含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HBV pgRNA)的类病毒颗粒,并阐明类病毒样颗粒可能与肝细胞持续感染乙肝病毒有关。同时临床队列结果显示:核苷类似物治疗停药时血清HBV pgRNA水平与停药复发风险密切相关,停药时若患者血清中HBV pgRNA阳性,则预示着停药后复发风险高,反之,则预示着停药后复发风险低。这一重要发现从一个新的角度合理地解释了临床上慢乙肝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停药后易复发的现象,未来有望改写目前关于慢乙肝停药的临床决策,该项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

1.2胡鹏教授课题组发现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可通过过度活化CXCR5+CD4+ T 细胞功能,促进B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这一机制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慢乙肝患者会出现ANAss-Ass-BScl-70 Jo-1等自身抗体阳性肝外临床表现,发表在《PLOS one》杂志。同时发现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肝内CXCR5+CD4+ Tfh 细胞处于活化状态,阐明肝内CXCR5+CD4+ T细胞和CD19+ B细胞的活化可能与急性乙肝病毒感染中病毒的清除有关,研究成果发表在《Oncotarget》杂志。

1.3黄爱龙教授课题组建立了分析肝组织内cccDNA的滚环扩增技术,发现肝癌组织中cccDNA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低,并且cccDNA更容易出现GA的突变,GpA碱基更容易被编辑,分析7APOBEC3基因发现APOBEC3B可能是诱导肝癌组织中cccDNA的编辑和诱导其降解的重要酶(Hu Y.PLoS ONE);通过反式互补的实验设计,建立了一种基于RNApol互补的核苷类似物耐药筛选的细胞模型(Hu J.   Antiviral Res 2016)。

2、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向:

2.1丁克越研究员课题组对9例肝癌组织及匹配的癌旁硬化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RNA-Seq),包括mRNAlncRNA。总共识别到755个差异表达基因(747mRNA8lncRNA)。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发现了几个与肿瘤位置,肿瘤分级和α-fetoproteinAFP)水平有关的模块。在AFP模块中识别了15个枢纽基因(hub gene),选择最有意义的4个枢纽基因在独立的78对样本中进行验证,发现有3个枢纽基因与之前的结果一致,该项研究发表于《Oncotarget》杂志。此外,本课题组还结合多组学研究发现在肝癌组织中HNF1A S247T突变显著地影响HNF1A的转录活性,该研究方法对于识别肝癌组织中driver gene提供了新的依据,成果发表在《Oncotarget》杂志。本课题组还开发了一款基于肝癌测序数据识别RNA编辑位点的软件“RED”,它是利用java程序编写,成果发表在《Plos One》。

2.2 唐霓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HCVCore可通过与Snail以及表观修饰酶HDAC1/2相互结合,负向调控E-cadherin的表达,诱导HCV病毒感染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向间质样细胞转变,参与HCV相关肝癌的发生和转移(Oncogene)。发现HBxA1762T/G1764A(TA)突变和T1753A/A1762T/G1764A/T1768ACombo突变)能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HBxCombo突变能使细胞内GSK-3β磷酸化水平增强,引起胞质内β-catenin积聚,发生胞核转位,参与HCC的发生(Cancer Sci)。

2.3 陈娟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了SIRT3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并诱导肝癌细胞出现凋亡,其分子机制为:SIRT3通过去乙酰GSK-3β,导致GSK-3β磷酸化水平降低,从而激活GSK-3β活性,最终引起下游基因Bax的激活,促进肝癌细胞出现凋亡,参与HBV感染的致病过程(Oncogene),课题组还首次发现SIRT3通过去乙酰化cccDNA结合的组蛋白H3,抑制cccDNA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从而抑制HBV复制(Clin Cancer Res)。

3、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向:

陈压西教授课题组对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介导的肝脏炎症和脂肪肝展开了深入研究,发现高脂饮食或棕榈酸可以上调肝脏组织或肝细胞/巨噬细胞的CD36表达,促进CD36TLR4共聚体形成,激活肝脏组织或肝脏细胞的炎症反应,加重肝脏脂质积聚;然而,肝细胞中CD36缺失却可能通过减少ROS产量来抑制核内HDAC2表达,从而上调了MCP-1启动子区域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导致MCP-1基因的表达增加,诱导巨噬细胞的浸润和肝组织炎症发生,提示维持CD36蛋白的生理平衡在防治CD36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已被Antioxid Redox Signal期刊接受。此外,课题组还发现,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病毒,宿主营养及代谢状态可影响HBV病毒复制、合成、分泌及感染能力。CD36是机体营养代谢过程的重要膜糖蛋白分子,CD36的过高或过低表达可能经Src-PLC-IP3途径影响胞内Ca2+代谢,进而影响肝细胞内HBV病毒的复制,该研究为未来通过调节宿主代谢手段而建立针对HBV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部分数据已发表在《PLoS One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2016年度新获18项科研经费资助,共计619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中国-新加坡)交流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合计469万;重庆市2016年度高校创新团队资助项目1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1项、重庆市科委前沿与基础研究计划一般项目4项、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项、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重庆医科大学优秀青年学者资助项目2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项目2项,合计150万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类别

1

乙肝病毒感染与复制调控的结构基础

黄爱龙

2017.1-201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2

泛素结合酶UBE2L3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娟

2017.1-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3

参与HBV cccDNA形成的关键宿主因子筛选与鉴定

胡接力

2017.1-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LHBs对HNF4的调控及其在HBV转录、复制和肝细胞增殖转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任红

2017.1-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体细胞突变表达模式的研究

丁克越

2017.1-202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注:请依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973)、“863”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项目或课题。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主要骨干

1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任红

刘杞、胡鹏、张大志、蔡大川、凌宁、殷文伟、陈敏、杨轶轩、周智、胡怀东、雷宇

2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应答的机理和治疗新策略

黄爱龙

陈娟、任吉华、胡源、胡接力、汤慧、龙泉鑫、汪德强

3肝炎病毒致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

唐霓

丁克越、廖勇、汤华、蔡雪飞、邓万燕、夏杰

4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阮雄中

陈压西、赵蕾、彭明利、练雪梅、孙航、杨萍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1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2

黄爱龙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3

阮雄中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6-至今

4

张大志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5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6-至今

6

胡怀东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7

 

研究人员

硕士

教授

2003-至今

8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12-至今

9

丁克越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12-至今

10

石小枫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11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3-至今

12

汪德强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5-至今

13

练雪梅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6-至今

14

石统东

研究人员

博士

教授

2005-至今

15

唐  霓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3-至今

16

陈压西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3-至今

17

陈  娟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11-至今

18

汤  华

研究人员

博士

研究员

2004-至今

19

 

研究人员

博士

主任技师

2003-至今

20

杨轶轩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12-至今

21

彭明利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3-至今

22

蔡大川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23

凌宁

研究人员

博士

副教授

2003-至今

24

蔡雪飞

研究人员

硕士

副研究员

2004-至今

25

胡接力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10-至今

26

胡  源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8-至今

27

赵  蕾

研究人员

博士

副研究员

2009-至今

28

 

研究人员

博士

副主任技师

2003-至今

29

龙泉鑫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4-至今

30

张文露

研究人员

硕士

助理研究员

2004-至今

31

夏  杰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4-至今

32

杨  萍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4-至今

33

罗玉璇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4-至今

34

 

研究人员

博士

助理研究员

2011-至今

35

陈  可

技术人员

学士

实验师

2005-至今

36

 

技术人员

学士

主管技师

2003-至今

注:(1)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2在实验室工作年限栏中填写实验室工作的聘期。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1

雷  宇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1-至今

2

涂  增

博士后

副教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

2012-至今

3

殷文伟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3-至今

4

叶  峰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2013-至今

5

罗  强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5-至今

6

陆  毅

博士后

讲师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5-至今

7

柯子斌

其他

副教授

中国香港

香港科技大学

2011-至今

8

陈利民

其他

教授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附属总医院研究所

2013-至今

9

蓝柯

其他

研究员

中国

巴斯德研究所

2016-至今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2实验室工作期限在实验室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重庆医科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传染病),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1989年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成功申请成为重庆市感染病学临床研究中心。在感染病学和肝病领域开辟新的研究点:重症感染的精准治疗方法探索、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脂肪肝发病机制与新药探索等,推进医学转化,研究源于临床又回归临床。

同时学科带头人黄爱龙教授当选国务院学位办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召集人)。胡鹏教授当选重庆市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陈娟研究员当选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青年委员。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学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与科研并为高水平学府的左右翼,本着“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教学理念,实验室承担重庆医科大学《诊断学》、《传染病学》、《医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16年度承担本科课程176个学时,研究生课程54个学时。

2016年新招收博士生9名,研究生32名,毕业博士生5名,研究生36名。其中4名硕士和1名博士获得国家奖学金,4名硕士获得优秀论文奖,1名博士获得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名硕士获得重庆医科大学和重庆市优秀硕士毕业研究生称号,1名博士生获得2016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坚持每周一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分享相关领域最新进展,加强对研究生课题设计和指导,鼓励研究生做各种学术报告和参加学术会议。

2016年度参与编写《传染病学》“十三五”全国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传染病学》“十三五”临床医学专业英文版规划教材。结合相关领域最新难点、热点,更新网络精品课程,优化网络设计,增强与学员之间互动,不断完善重点学科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学术一流具有前瞻性的重点实验室。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实验室着力打造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青年学者为主力军、具有蓬勃朝气和创新意识、不同学科优势互补的研究团队。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实验室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知名大学的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2016年派出2位中青年骨干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凌宁博士加入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BIDMC)Daryl T. Lau研究小组,与美方教授合作项目:“ HBV后HCC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特征及与cccDNA、integrated DNA定量关系的研究”,参与项目设计,负责病理数据部分,目前美方教授在继续完成cccDNA、integrated DNA定量检测部分。同时与Hepatitis B Foundation达成共识:对方下属的公司开发的cccDNA检测试剂成功后,愿免费提供我方使用,研究成果共享。龙泉鑫博士加入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r.Haitao Guo的课题组,合作项目:“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合成机制”,通过CRISPR-Cas9敲出技术确定若干HBVcccDNA合成相关宿主分子;完成DNAligase1,3,4在HBVcccDNA合成合作中的作用,明确DNAligase1,3所介导的homologus recombination对于HBV rcDNA转变为HBVcccDNA是必须的,DNA ligase 4只在HBV double strand linear DNA 转变为cccDNA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定点突变标记HBV rcDNA 冗余序列的方法,明确rcDNA转变为cccDNA过程中是切除5’冗余序列,而非之前所猜测的切除3冗余序列。

2016年派出3位青年医师骨干钟珊、王娜、赵静去浙医大附属医院感染科进修。

2016年10月,实验室引进巴斯德研究所蓝柯研究员为客座教授,联合培养人才。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1. 黄爱龙教授和陈娟教授指导的博士生任吉华、硕士生宋春丽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家族成员SIRT6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中发生的作用,同时发现了SIRT1可通过转录因子AP1增强HBV核心启动子活性,进而促进HBV转录和复制;进一步研究证实SIRT1抑制剂sirtinol也能抑制HBV复制和转录水平。上述研究在Clin Cancer Res 和J Virol上发表。

2. 唐霓教授指导研究生聂丹、聂丽珠在Oncogene. 2016, 35(28):3626-35)发表论文,发现HCV   Core 通过与E-cadherin的负性调控分子Snail相互结合,下调E-cadherin的表达,促进HCV感染肝癌细胞的转移;揭示了HCV core对肝癌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与转录因子Snail密切相关。

3. 胡鹏教授课指导研究生张莉、宋小飞等、胡婷婷一直致力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基础和乙型的临床治愈研究。在急性HBV感染动物模型中发现并证实肝内CD4+CXCR5+T细胞、CD19+B细胞的频数和功能在HBV病毒的清除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Oncotarget,2016,7(32):50952- 50962)。同时在慢乙肝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CXCR5+CD4+ T细胞与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从另一角度提示了CXCR5+CD4+ T的病毒清除作用,也间接验证了动物模型结论(PLoS ONE, 2016, 11(9))。进一步在接受Peg-IFN-α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中研究发现,结合患者CXCR5+CD4+   T的频数,利用特定时间节点的CXCR5+CD4+   T/HBsAg的比值可以很好的预测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Molecular Immunology, 2016, 73:37-45)。同时针对HBV DNA及其复制中间产物的高精定量检测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5项以内)

序号

参加会议形式

学生姓名

硕士/博士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导师

1

大会发言

彭虹

博士

第十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首届国际肝病学会日/ 重医附二院

任红

2

发表会议论文

张琼方

博士

 Asia Pacific AIDS   & Co-infections Conference

任红

3

发表会议论文

陈志伟

硕士

第十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暨首届国际肝病学会日 /重医附二院

胡鹏

4

发表会议论文

宋利婷

硕士

美国人类遗传学年会/ASHG

丁克越

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所有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2016年设立开放课题3个,项目正在进行中。

序号

课题名称

承担人

职称

承担人单位

课题起止时间

1

环状RNA作为伴乙肝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汤慧

助理研究员

重庆医科大学

2015.1-2017.12

2

核苷(酸)类似物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罗玉璇

助理研究员

重庆医科大学

2015.1-2017.12

3

CHCHD4参与ALR线粒体转运及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研究

邓万燕

助理研究员

重庆医科大学

2016.1-2017.12

注:职称一栏,请在职人员填写职称,学生填写博士/硕士。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类别

1

第十届全国肝脏病临床学术大会暨国际肝病学会中国日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贾继东

201656-8

1370

国际

2

第八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中国肝病杂志联盟

任红

20161118-20

680

全国

3

2016年脂质代谢与器官损害学术研讨会(ISLT2016  

重庆医科大学脂质研究中心

阮雄中

20161020-21

250

全国

4

第二届全国肿瘤代谢年会首届中美肿瘤代谢高峰论坛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亚太肿瘤研究基金会

任红

廖勇

20161010-11

200

全国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1. 国际学术合作项目:黄爱龙教授承担(中国-新加坡)重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乙肝病毒感染与复制调控的结构基础”;凌宁博士加入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BIDMC)Daryl T. Lau研究小组,与美方教授合作项目“ HBV后HCC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表达特征及与cccDNA、integrated DNA定量关系的研究”。龙泉鑫博士加入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r.Haitao Guo的课题组,合作项目“乙型肝炎病毒cccDNA合成机制”。

2. 2016年共赴国内外会议交流40人次,其中国际会议5人次,国内会议35人次,大会发言19人次。

3. 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特邀报告:胡鹏教授应邀参加2016APASL年会上做题为“Switching from NUC to PegIFN α-2a   in CHB patients (NEW SWITCH study):Comparison between 48 and 96 weeks”大会发言;在2017AASLD年会上做题为“Increased and sustained HBsAg loss in HBeAg positive   CHB patients switched from NUC to Peg-IFN alfa-2a:A randomised open lable   trial(NEW SWITCH study) ”大会发言。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2016年度,在既有的良好基础之上,加大实验室宣传,不断提升综合影响力,具体举措如下:

12016年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支持下,荣获“与您同行—中国慢性乙肝患者教育项目”,以世界肝炎日为契机,实验室通过众多自媒体网络平台体,大力宣传肝炎防治相关科普知识、报道治疗新进展,任红院长、胡鹏主任、蔡大川副主任,张大志教授分解接受了采访,并得到了网友一致转发、好评。

22016年度举办三次国内学术会议,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共计参会人数3000余人,邀请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就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做报道,积极提升我国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水平。

3)作为重庆市传染病医疗质控中心,平台先后组织四次基层学术讲座,为基层医务人员讲解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交流新进展,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积极推动周边地区传染性疾病诊治水平。

4)本学科平台承办的《中华肝脏病杂志》荣获“全国百强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奖章、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肝病领域的转化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自20139月创刊以来,影响因子不断提高,目前JCTH来自国外的作者已达87%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所在单位

是否外籍

1

王正国

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2

金先庆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3

钱桂生

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呼吸研究生

4

王宇明

教授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5

陈雅棠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6

唐承薇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7

杨东亮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8

雷秉钧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9

付新平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2016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

时间:2016年7月29日

地点:重庆医科大学科技大楼3楼317会议室

参加人员:王正国教授、金先庆教授、王宇明教授、雷秉钧教授、杨东亮教授、唐承薇教授、鲁凤民教授、毛青教授、龚建平教授、唐红教授、任红教授、黄爱龙教授、阮雄中教授、黄文祥教授、胡鹏教授、黄慧哲教授、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和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级、2014、2015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主持人:胡鹏教授 黄文祥教授

会议内容:

1.  实验室主任任红教授作了“重点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总结了实验室在过去一年的取得学术成绩,介绍了团队的科研进展,同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

2.  实验室教授们就肝癌发病与转移机理、人参皂苷治疗重症肝炎、HBV cccDNA定量新方法、HBV病原学、CD36棕榈酰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作用、天然免疫细胞在HBV/HCV慢性感染中的作用以及寄生虫病免疫治疗等研究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

3.  任红教授强调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并分享实验室主办的英文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JCTH)办刊经历和发展历程。黄爱龙教授分享了HBV/HCV病原发现和治疗历程,以及2012年北京生命科学院李文辉研究员在《eLife》杂志上发表有关乙肝病毒受体的研究,因为这一真正在中国做出的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解决HBV发病机理和治愈提前20年,相信未来10年HBV研究和治疗会取得突破,鼓励大家努力进取,在这个领域做出贡献。

学术委员会专家认真听取汇报后,一致认为目前实验室发展势头良好,学术氛围浓厚,各个课题组科研选题都紧紧围绕在实验室大主题方向上,能够紧跟国内外研究前沿。同时学术委员会专家们也指出了实验室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1.  实验室对外宣传不够。需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尽快完善实验室网页的建立,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及时的宣传实验室科研成果,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2.  做好十二五的总结工作,认真谋划好十三五学科建设计划,保障实验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2016年主管部门年度投入经费506万支持实验室建设,完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乙肝病毒及相关疾病研究平台项目(420万元)的仪器购置预算,新购置仪器包括分选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BD FACSAria III)、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德国徕卡公司/TCS SP8)、长时间细胞动态分析仪(美国 ESSEN公司/IncuCyte ZOOM)、细胞能量代谢检测仪(美国Seahorse公司/Seahorse XFp)、高性能样品处理系统(基因组剪切仪, Covairs公司/M220)、荧光定量PCR仪,贴壁细胞转染系统,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全自动核酸纯化仪,多功能酶标仪,化学发光仪等。

依托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共投入863万,用于支付研究人员的薪酬、实验室水电费以及日常运转的费用。依托单位在实验室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依托单位支持和鼓励实验室利用技术优势和设备条件,围绕感染性疾病方向进行自主选题,积极促进项目合作和对外开放,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实验室现有建设面积3100平方米,拥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相互作用阵列检测系统、荧光实时定量PCR仪、DNA测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流式细胞仪等等大型设备。已建立了6个重要的科研平台:病毒性肝炎临床转化医学平台、病毒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和模式动物平台。实验室平台主要服务于本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同时对重庆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二医院全院师生开放。2016年度流式细胞仪基本满负荷地为研究人员服务,积极开展HBV基因分型检测、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位点检测和HCV基因分型检测。激光共聚焦、凝胶成像仪、大容量细菌摇床、荧光显微镜等常用仪器基本满负荷工作,有力地协助了校内各院系和教研室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实验室面向全院开放共聚焦和流式细胞仪两个技术平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开放时间共计486小时,流式检测平台开放时间共计190.8小时。

2016年按计划完成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乙肝病毒及相关疾病研究平台项目(420万元)的仪器购置预算,校级大型共享仪器设备预算编制230万元,新购置的仪器包括分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长时间细胞动态分析仪、细胞能量代谢检测仪、高性能样品处理系统等仪器的升级。

 

六、审核意见

1、实验室负责人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实验室主任:

(单位公章)

       

 

2、依托高校意见

依托单位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提及下一步对实验室的支持。)

实验室本年度考核通过。依托单位将严格遵守教育部科研平台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约定投入科研平台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工作时间。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临江路74号 邮编:400010 电话:023-6389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