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龙,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校长,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教育部新医科建设工作组成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在传染病防治与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重点从事乙型肝炎分子病毒学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新冠疫情期间率领团队成功研制系列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阐明新冠病毒抗体应答规律,揭示无症状感染者临床与免疫反应特征,以科学方式证明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学性。曾承担国家 “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各主持1项)、863 计划项目(2项)、973 计划项目(2项)等。获得1994 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2019年),202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发明专利52项,已获授权30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充分响应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需求,带领科研团队第一时间开展火线攻关,在新冠肺炎诊断试剂开发以及临床与免疫学特征研究方面成效显著,成功研发了全球第一款获批准上市的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和首款“重庆造”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近年来,先后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edicine(4篇)、Journal of Hepatology、Hepatology(3篇)、J Clin Invest、Nat Commun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92篇,IF 合计 960.458,H 指数为 32,他引超过6000次。多次主持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现任SCI 收录期刊《Genes & Diseases》共同主编。
教育背景:
1997.07-1999.02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 理学博士
1985.09-1988.06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微生物专业 理学硕士
1981.09-1985.06 四川大学 生物化学 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8.04-至今 重庆医科大学 校长
2004.09-2018.04 重庆医科大学 副校长
2003.03-2004.09 重庆医科大学 校长助理
1999.09-2003.02 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 副处长
1999.07-至今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副所长
1997.12-至今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教授
1993.12-1997.12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88.07-1993.12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与HBV相关肝病的致病机制
乙型肝炎临床病毒学和分子病毒学研究
抗乙肝病毒靶标药物的筛选
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与治疗
传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学术任职:
2017年- 至今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 主任委员
2014年- 至今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 候任主任委员
2016年- 至今 第三届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委员
2015年- 至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组) 委员
2015年- 至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医学分会 理事
2015年- 至今 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理事长
2013年- 至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 编辑委员
2010年- 至今 《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 编辑委员
2011年- 至今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 副总编辑
2014年- 至今 Gene&Diseases 副总编辑
联系方式:
电话:68485000
E-mail:ahuang@cq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