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重庆医科大学崇医楼707会议室召开。2024年是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本次会议目的在于总结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果,探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厦门大学夏宁邵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北京大学鲁凤民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牛俊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宁琴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窦晓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君教授,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市科技局党委委员陈炳才,重庆医科大学校长、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爱龙,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兵,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袁军,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鹏,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任红,上海研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生物样本库联盟副秘书长周学迅,杭州浩博医药首席科学官(CSO)兼联合创始人杨成勇等出席会议。胡鹏主持大会第一阶段。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王福生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孙剑教授通过线上形式参会。参与本次会议的还有学校及附二院科研处有关负责人,部分临床科室、科研平台、感染病重点实验室的师生代表。
现场首先播放了实验室建设发展的纪录片《初心为楫,再启新章》,回顾和展示了实验室的风雨兼程与硕果累累,展望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任红在致辞中回顾了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发展脉络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实验室发展的支持与帮助。任红表示,实验室成立以来,一直深耕科研,致力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应用转化相结合,研究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在国内感染性疾病研究领域硕果累累。他表示,未来将与学术委员会一道,群策群力,在实验室加深科研合作、推进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耕,助推实验室发挥更大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成果。
袁军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各位专家、领导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袁军回顾和介绍了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历程。他表示,附属第二医院拥有132年的悠久历史,是一所横跨三个世纪的百年老院,一代代二院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在传染病防治和科研创新领域攀登高峰,医教研管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袁军指出,附二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一直致力于推进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医教研深度融合,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给予医院全面系统的指导与帮助,助推医院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健康中国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华兵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新发突发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领域持续开展高水平研究,成果突出、社会影响广泛,已成长为国内感染病学基础与临床的重要研究中心之一,对于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和事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希望学术委员会继续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建设给予更多的指导,推动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陈炳才表示,市科技局一直以来将科技创新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系列政策举措培育发展新优势,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他赞扬实验室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汇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聚焦当前乙肝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实验室发展规划开展深入研讨,推动实验室更快更好发展。他寄语实验室要谋定战略定位,持续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示范带动的作用突出的高能级平台。
蒋云芳代表重庆市教委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介绍了重庆市近年来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举措。她对实验室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国家对急性和慢性传染病防控的重大需求,围绕重要病毒性传染病诊治,从基础、转化与临床多层次、多维度开展系统性和连续性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果表示肯定。希望学术委员会能够继续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把握实验室发展方向,继续团结和凝聚科研团队,强化学术交流和沟通合作,继续为实验室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实验室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时值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之际,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李兰娟院士为本次会议的召开送上寄语,表达了对实验室发展的殷切希望。大会还收到了来自西迁老专家、肝炎防治专家、肝研所创始人张定凤教授从国外发来的贺信,回顾了实验室创建的历史故事,抒发了对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胡鹏代为宣读贺信。
会议现场,举行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与肝病研究院揭牌仪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兵,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袁军为研究院揭牌。
现场还举行了乙型肝炎相关肝病库发布仪式。黄爱龙教授介绍了建设乙型肝炎相关肝病库的背景、意义和重要科研价值,展示了实验室在肝病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会议第二阶段,由王福生院士在线主持。黄爱龙教授汇报了实验室五年工作成果,展示了实验室在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报告从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发展、科教融合、开放与运行管理五个方面总结了2020年-2024年五年实验室取得的成绩。黄爱龙表示,实验室要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做好准备,紧抓机遇,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他强调,要加强多学科交叉,促进临床和基础的融合,持续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不断深化与其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持续提升实验室学术影响力。
杨成勇博士就新型HBV ASO AHB-137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主旨报告。他介绍了乙肝在研药物AHB-137(反义寡核苷酸, ASO)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同类最优的乙肝表面抗原的降低能力,引起现场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会议最后阶段,由夏宁邵院士主持进入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病毒性肝炎功能性治愈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贵强教授作“慢性HBV感染临床治愈研究进展”引导性发言。他强调乙肝临床治愈率达到40%还存在巨大挑战,他建议要加强临床治愈新方案新技术的开发,降低终末事件发生,同时要注重开发终末期肝病救治方法、新技术以及病毒整合应用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的储备。
与会专家们还围绕病毒性肝炎功能性治疗的多靶点联合用药建议、肝癌早筛早诊断的重要性、免疫治疗和细胞因子靶向治疗技术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为实验室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王福生院士为大会进行总结,祝贺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并宣布会议圆满结束。
来源: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党委宣传部
排版 | 初审:涂念 周雯婧
编辑 | 复审:蔡雨齐 张允
终审:黄慧哲 唐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