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Institute for Viral Hepatitis,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24年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10-30 15:27:59


批准立项年份

2003

通过验收年份

2008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24年01月01日--2024年1231日)

 

 

 

 

 

实验室名称: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黄爱龙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唐霓/ 13618359916 

E-mail地址:nitang809@163.com

依托单位名称:重庆医科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廖渝/18750231826

 

 

 

 

2025年09月05日填报


 

填写说明

一、年度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当年产生的数据,起止时间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年度报告经依托高校考核通过后,于次年3月

31日前在实验室网站公开。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 “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1;若排 名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

(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1.除特别说明统计年度数据外,均统计相关类型人员总数。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 人员;流动人员指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2.“40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40周岁。

3.“科技人才”“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 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 ITER、CERN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 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研究方向1

乙肝病毒cccDNA调控机制及新型抗病毒化合物筛选

研究方向2

代谢重塑与乙肝相关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研究方向3

新突发传染性疾病关键诊疗技术及免疫应答规律研究

研究方向4

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研究方向5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预警预测

实验室 主任

姓名

黄爱龙

研究方向

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研究

出生日期

1964-05

职称

正高级

任职时间

1999-01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 )

姓名

  

研究方向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转化及相关免疫发病机理

出生日期

1969-10

职称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06-01

姓名

  

研究方向

代谢重塑调控HBV相关肝病进展的机制

出生日期

1973-05

职称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03-01

姓名

  

研究方向

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肝癌发病机制研究 ,新型乙肝治愈性药物的筛选评估

出生日期

1980-03

职称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11-01

学术

委员会

主任

姓名

王福生

研究方向

传染病学

出生日期

1962-08

职称

正高级

任职时间

2023-09

研究水

平与贡

 

论文与专著

发表高水平

论文

57 

国内论文

8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0部

国外出版

0部

 

 

 

 

 

奖励

国家自然科

学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国家技术发

明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奖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省、部级科 技奖励

一等奖

0 

二等奖

0 

项目到账总

经费

2394万元

纵向经费

1144万元

横向经费

1250万元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发明专利

申请数

23 

授权数

5 

成果转化

转化数

0 

转化总经费

0 万元

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0 

行业/地方标准

0 

 

 

 

 

 

 

研究队

伍建设

 

 

 

科技人才

实验室固定人员

58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

11人

院士

0人

国家高层次人才

5人(新增

1人)

国家青年人才

5人(新增1人

)

省部级人才

15人(新 1人)

国际学术机

构任职

(据实增删)

 

姓名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

访问学者

国内

0 

国外

0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2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2 

 

 

 

学科发

展与人

才培养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学科1

内科学

学科2

临床医学其他学 

学科3


研究生培养

在读博士生

69 

在读硕士生

188 

承担本科课

197 学时

承担研究生课程

162 学时

大专院校教

0 



 

 

 

开放与

运行管

承办学术会

国际

0 

国内

(含港澳台)

2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合作计划

0 

实验室面积

12146 M2

实验室 网址

https://ganran.cqmu.edu.cn/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教育部直属高

校不填)

150万元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540万元

学术委员会人数

17 

其中外籍委员

0 

共计召开实验室学术 委员会议

1 

是否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是否按期进行年度考核

是否每年有固定的开放

开放日期

2024-07-28

开放日累计向社会开放

1天

科普宣讲,累计参与公众

140 人次

共计




科普文章,累计发表科

普类文章

16篇

其他

1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实验室面向国家在急性和慢性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的重大需求,围绕重要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治,聚 焦慢乙肝临床治愈新策略及重大传染性疾病关键诊断技术体系,从基础研究、转化应用与临床救治多层 次、多维度开展系统性和连续性研究。本年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专项项目、面上项 目、青年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人社局、重庆市教委等纵向项目共27项,总经费1144万元。承担横向项目15项,总经费1250万元。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7篇,最高IF26.8,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代表性论文22篇。申请发明专利23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黄爱龙教授获得第六届转化医学奖,团队成员陈娟教授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邓万燕教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汪德强、唐霓、陈娟教授获得重庆市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本年度实验室取得 的重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发现乙肝病毒进入细胞新的辅助分子对未经抗病毒治疗的儿童肝活检样本进行单细胞测序和易 感性分析,发现单程跨膜糖蛋白Neuropilin-1(NRP1)与HBV病毒表面蛋白相互作用,促进了病毒在细  胞表面的附着,并进一步增强HBV与NTCP的结合能力,从而辅助增强HBV的感染。此外,使用NRP1拮抗剂 破坏其与HBV的相互作用,可在人原代肝细胞、肝人源化小鼠模型中明显抑制HBV感染

Journal  of  Hepatology.2024)。

二、揭示了乙肝病毒(HBV)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一种新型自限性机制:HBV感染可诱导

LncRNA  HOXA-AS2表达上调,进而通过表观遗传方式抑制HBV的过度复制,拓展了人们对HBV  cccDNA表 观遗传调控特征的认识。具体而言,LncRNA  HOXA-AS2能够直接结合cccDNA,并募集MTA1-HDAC1/2复合 体,对cccDNA进行表观沉默(Advanced  Science.2024)。阐明了cccDNA转录调控的新机制及关键分子 :筛选发现PRKDC和HMGN1可被募集至cccDNA并增强其转录活性;另一方面,LncRNA  HOXA-AS2通过与MTA1亚基相互作用,招募MTA1-HDAC1/2去乙酰化酶复合物至cccDNA微染色体,从而抑制cccDNA转录,揭示了一种新型的表观沉默HBVcccDNA的机制(Advanced  Science.2024;  Antiviral  Res.2024)。

三、基于真菌细胞壁独特的成分开发了一种能特异性识别并捕获真菌细胞的亲和磁分离(AMS)技 术,将AMS技术结合一锅法建立的免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亲和分子检测法,具有超高的特异性、灵敏度30CFU/mL)和快速出结果(120分钟内),亲和分子法具有可编程性,可进一步发展用于其他非荚 膜性真菌的检测以及耐药基因的检测等(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

四、发现新冠病毒N蛋白通过诱导RNAi途径中的关键蛋白Dicer和XPO5以及RNA剪接因子SRSF3和

hnRNPA3的自噬降解来诱导DNA损伤和蛋白稳态失衡诱导肺损伤(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 现一类全新的小分子胞浆DNA(命名为scDNA),scDNA通过与长链胞浆DNA竞争结合cGAS抑制cGAS-STING通路活化;还能诱导STING和长链胞浆DNA的自噬降解抑制cGAS-STING通路活化Autophagy.2024)。


五、基于cccDNA动力学提出抗HBV策略分类新方法,重新阐释了乙肝病毒复制周期的生物学特征

,提出:(1)HBV复制闭环中的所有过程和节点都具有双向关系;(2)携带HBV完整遗传信息的分子在 这个闭环中占据关键位置;(3)这些遗传信息载体的数量处于于动态平衡,且具有不同的半衰期

;(4)cccDNA是机体清除HBV遗传信息的限速节点;(5)根据对cccDNA动态平衡的影响,对治疗策略 进行分类(Virologica  Sinca.2024)。

六、发现了胆汁酸结合关键酶SLC27A5缺失可诱导小鼠出现自发肝纤维化,SLC27A5的缺失导致未结 合胆酸(CA)在肝脏中累积,通过上调肝星状细胞中EGR3的表达促进星状细胞的活化,进而促进肝纤维 化进展,而过表达SLC27A5或抑制CA在肝脏的累积可以有效抑制纤维化进程

Advanced  Science.2024)。

七、HBcrAg定量检测试剂盒项目已经完成中检院的注册检报告。

2、承担科研任务情况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2024年新增国家 及省部级课题等项目27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 项目5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重庆市教委项目5项,重庆市人社局项1项,重庆市科卫 联合项目1项,项目总经费1144万元。新增横向项目15项,项目总经费1250万元。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10项以内)填写以下信息:

 


 

项目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乙肝病毒感染诱导代谢异常影响疾病进程的分子机制

 

2023YFC2306803-001

 

唐霓

2023-12-01--2026-11-30

 

8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

 

2

代谢重塑在HBV致病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3YFC2306801-004

 

汪凯

2023-12-01--2026-11-30

 

7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

 

3

调控HBV微小染色质活性关键宿主分子的鉴定与功能研究

 

2023YFC2306802-005

 

龙泉鑫

2023-12-01--2026-11-30

 

7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

 

 

 

4

 

 

固有免疫与感染性疾

 

 

 

82422035

 

 

 

邓万燕

 

 

2024-11-01--2028-10-31

 

 

 

2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

科学基金项目

5

基于微流控的高通量单细菌全基因组测序检测新方法研究

82341112

赵浏阳

2024-01-01--2026-12-31

1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

 

 

6

脯氨酸结合EPRS1调控酪氨酸蛋白激酶Lck翻译进而激活JAK/STAT3信号轴促进肝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82473089

 

 

程胜桃

 

 

2025-01-01--2028-12-31

 

 

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

肝细胞寿命异质性在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清除中的作用

 

82470634

 

胡接力

2025-01-01--2028-12-31

 

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

HBx蛋白相分离介导产生MAPKAPK5-AS1可变剪接异构体募集NURF复合体促进HBVcccDNA转录的机制研

 

 

 

82472262

 

 

 

任吉华

 

 

 

2025-01-01--2028-12-31

 

 

 

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9

脂肪酸转位酶CD36诱Keap1棕榈酰化修饰驱动NAFLD向HCC转化的机制研究

 

 

82472855

 

 

杨萍

 

2025-01-01--2028-12-31

 

 

49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10

尼古丁通过改变肠道细菌胆汁酸代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

 

 

82470480

 

 

陈博

 

2025-01-01--2028-12-31

 

 

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注:请依次以国家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 、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非涉密项目或课题。

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主要骨干

乙肝病毒cccDNA调控机制及新型抗病毒化合物筛选

黄爱龙、陈娟

 

陈敏、邓万燕、殷文伟、孙航、龙泉鑫、胡源、程胜桃、吕鹏、季业伟

代谢重塑与乙肝相关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唐霓、唐开福

 

汤华、蔡雪飞、夏杰、孙航、 汤慧、汪凯、曾怡、彭湃、黄露义

新突发传染性疾病关键诊疗技 术及免疫应答规律研究

黄爱龙、汪德强、胡源

 

胡接力、任吉华、龙泉鑫、夏 杰、赵浏阳、邓海君、周立

代谢性炎症致肝脏慢性损伤的分子机制

阮雄中、陈压西

 

赵蕾、彭明利、杨萍、韦莉、林永、范辉、丁银元、胡文全、陈博

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临床转归及警预测

 

任红、胡鹏

张大志、蔡大川、凌宁 、石 小枫、周智、雷宇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1

黄爱龙

研究人员

硕士

正高级

2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3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4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5

 

研究人员

硕士

正高级

6

阮雄中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7

张大志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8

石小枫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9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0

汪德强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1

石统东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2

唐开福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3

陈压西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4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5

殷文伟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6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7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8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19

龙泉鑫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20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21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22

刘春刚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23

丁银元

研究人员

博士

其他

24

胡文全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25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26

杨轶轩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27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28

蔡大川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29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30

蔡雪飞

研究人员

硕士

正高级

31

胡接力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32

彭明利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33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34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35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36

任吉华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37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38

赵浏阳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39

程胜桃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40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41

张文露

研究人员

硕士

副高级

42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43

李丹阳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44

邓万燕

研究人员

博士

正高级

45

 

研究人员

博士

中级

46

 

技术人员

学士

中级

47

 

技术人员

硕士

副高级

48

邓海君

研究人员

硕士

中级

49

黄露义

研究人员

博士

中级

50

龙贤梨

技术人员

硕士

中级

51

 

管理人员

硕士

中级

52

杨晓姝

管理人员

学士

其他

53

石小蓉

技术人员

学士

其他

54

 

管理人员

学士

其他

55

 

研究人员

博士

其他

56

 

研究人员

博士

其他

57

 

研究人员

博士

副高级

58

季业伟

研究人员

博士

其他

注:(1)固定人员包括教学科研人员、专职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四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 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姓名

类型

性别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1

汤治东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周鹏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李燕平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李帆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罗雨薇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余海波

博士后研究人员

副高级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7

刘芮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8

李祖俐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9

唐巧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10

朱倩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其他

中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11

徐连红

其他

其他

美国

Brii Biosciences, Valen Sciences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 。(2)在“实验室工作期限”指流动人员本年度工作的月数。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建设情况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内科学(传染病)。本实验室作为重庆市传染病学方向唯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感染病学的研究重镇与交流中心,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促进和有力支撑。

一、科学研究

实验室在2024年取得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承担国家重点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优秀青年项目1项,专项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项目4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社局、重庆市科卫联合等项目12项,以及横向项目15项,累计科研经费达2394万元。申请发 明专利23项,授权5项,发表IF大于20的高水平SCI论文5篇。为内科学(传染病)及学校双一流学科“临床医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人才培养

实验室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年轻骨干: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黄爱龙),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黄爱龙),中华医学会微 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黄爱龙),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胡鹏),中华医学会微生 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委员(唐霓),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殷文伟)等。拥有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设岗位特聘教授1名(黄爱龙),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陈娟),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娟、邓万燕),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陈娟),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龙泉鑫),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唐霓),重庆 英才计划入选者(7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陈娟、唐开福),巴渝学者青年学者(林永、彭湃)。实验室本年度引进特聘教授陈博、季业伟。目标打造一支传承有序、结构合理、以中青年领军人才和学 术骨干为主体高水平医疗科研团队,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 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教学和科研是高水平大学的两翼,本着“科教融合,学术育人”的理念,实验室2024年继续承担《 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与实例》等课程及《专业英语》教学 任务。另外承担本科生核心课程《传染病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教学工作。

注重传染病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共建SPOC课程《重点传染病 防治》,负责构建课程体系。审定课程内容,完成传染病学课程(慕课)的录制,课程上线后得到了本校及校外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认可。

加强题库建设并探索教考分离以检验教学效果。任红教授带领团队获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级标 准化医学教育题库建设项目”,作为《传染病学》试题库建设负责单位,编写试题3000道,并在临床医学五年制考试中实施教考分离,不断完善传染病学考试管理。

2024年实验室多名教师参编重庆市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集。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 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实验室不断建设师资人才队伍,通过设立开放基金和主任基金项目等措施,培养了一大批在本学科 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年轻骨干,陈娟教授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邓万燕教授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汪德强、唐霓、陈娟教授获得重庆市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赵蕾教授获得重庆市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唐开福教授获得重庆市巴渝特聘学者,彭湃教 授获得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殷文伟教授获得重庆市公共卫生中青年骨干人才。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实验室2024年新招博士生38人,硕士84人,进站博士后2人;毕业博士生21人,硕士生62人,出站博士后1人。

黄爱龙教授指导研究生皮雨博、林永教授指导研究生赵珍玉获得市级优秀毕业生。彭明利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肖靖、唐霓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冯中奇、黄爱龙教授的硕士研究生皮雨博获得重庆医科大学

2024年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王晓昊、钟珊、李虎、蔡大川、邓欢指导薛蕴苓、王雪、顾佳胤、吴金 松、赖蒲龄、喻景怡、兰心悦、熊佳鑫、余杰同学的作品《消丙有道--基层丙肝消除践行者》在中国国 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重庆赛区选拔赛重庆医科大学校赛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中 荣获铜奖。徐婧、邱轲、宋瑞、向环宇4位同学的研究成果被2024年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年会(EASL)收录。孙子林、何泰瑜、冉锡萍、徐婧、唐静、王奕璇、薛蕴苓、徐华、唐巧、吴娜、韩艳11位同学的研究成果被2024年美国肝脏研究协会(AASLD)年会收录。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 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1) SARS-CoV-2 N protein-induced Dicer, XPO5, SRSF3, and hnRNPA3 downregulation 

causes pneumonia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7)第一作者:周江鹏等

(2) Metabolic enzyme SLC27A5 regulates PIP4K2A pre-mRNA splicing as a noncanonical

mechanism to suppres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  Advanced Science . (IF:14.3)第 一作者:唐鑫等

(3) EGR1 suppresses HCC growth and aerobic glycolysis by transcriptionally

downregulating PFKL  J Exp Clin Cancer Res.(IF:11.3)第一作者:潘敏刚等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5项以内)

 

序号

参加会议形式

学生姓名

硕士/博士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导师

1

大会会议发言

唐巧

博士

33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

胡鹏

2

大会会议发言

薛蕴苓

博士

33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

胡鹏

3

大会会议发言

朱倩

博士

33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4)

任红

4

会议摘要

宋瑞

博士

59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24)暨

2024年EASL大会

任红

5

会议摘要

徐婧

博士

59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24)暨

2024年EASL大会

彭明利


 

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所有研究生的导师必 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2024年度设置6项开放课题,开放课题总经费30万元。

 

课题名称

经费额度

承担人

职称

承担人单位

课题起止时间

 

1

己糖胺合成补救途径关键NAGK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50000

 

刘芮

 

其他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24-11-01--2026-

10-31

 

2

ACSS2上调组蛋白H3K27乙酰化修饰促HBV相关肝癌增殖的机制研究

 

50000

 

胡杰

 

中级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 医院

2024-11-01--2026-10-31

 

 

3

展示乙肝病毒包膜蛋白抗原环的衣壳样颗粒的制备、免疫原性评价及功能研

 

 

50000

 

 

王勇翔

 

 

正高级

 

 

复旦大学

 

2024-11-01--2026-10-31

 

4

小分子抑制剂BAY87-

2243降低乙型肝炎病毒微 染色体水平及其机制研究

 

50000

 

毛彬力

 

中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4-11-01--2026-10-31

 

5

USP46/EGFR/YAP正反馈环路促进肝癌生长与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50000

 

黄曌

 

副高级

 

四川大学

2024-11-01--2026-10-31

 

6

HBx与代谢酶ACLY结合

表观调控HBVcccDNA录的机制研究

 

50000

 

秦一萍

 

中级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24-11-01--2026-10-31

注:职称一栏,请在职人员填写职称,学生填写博士/硕士。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类别

1

中华医学会2024年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术年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

黄爱龙、陈薇

2024-12-14

600

全国性(线下)

 

2

第十六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 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窦晓光、黄爱龙

2024-12-

13

 

20000

全国性

(线上 +线下)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 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 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1.唐霓教授于2024年3月15日,在重庆受邀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病毒性肝炎慢转化重症化基础与临 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作“糖代谢关键酶PCK1调控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病进展的新机制”报告。

2.黄爱龙教授于2024年6月4日,在湖北受邀参加2024武汉医学病毒学峰会,“乙肝病毒的“隐形”机 ”特邀报告。

3.陈娟教授于2024年7月5日,在上海受邀参加上海市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年会,作“乙肝病毒入胞环 节机制和干预策略”报告。

4.陈娟教授于2024年10月26日,在厦门受邀参加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作“靶向NTCP小分子 化合物的发现”报告。

5.唐霓教授于2024年11月15日,在重庆受邀参加中华医学会2024年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术年会,作“内 源代谢物对代谢性肝病相关肝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报告。

6.黄爱龙教授于2024年11月28日,在北京受邀参加第三届中国医学基础学科发展大会,作“基础医学内 涵和外延“特邀报告。

7.黄爱龙教授于2024年11月30日,在北京受邀参加2024年北京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学术年会 ,作“火线公关—国家需求与学科发展”大会报告。

8.黄爱龙教授于2024年12月8日,在广州受邀参加中华医学会2024年医学病毒学大会感染与致病机制分 论坛,作“HBV持续感染的机制”会议报告。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2024年实验室运营感染与肝病中心官方微信,普及传染病防护知识,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通过众多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肝博士》杂志、肝友汇、掌上健康、等公众平台,大力宣传肝炎 防治相关科普知识,报道治疗新进展。2024年5-6月,实验室“开放月”科普系列活动邀请了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100余名高中生、重庆市龙少年科学实践团的40几名小学生来校,通过科普讲座、互动交流和实验室参观、小实验操作等,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科学知识,锻炼动手和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 新精神和探索科学的兴趣。

  实验室设立独立网站https://ganran.cqmu.edu.cn/通过网站发布最新学术活动、研究成果、临  床动态等。通过本学科平台承办的《中华肝脏病杂志》(全国百强期刊),每年主办全国及国际学术会 议及地区专业学术会议、继续教育项目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扩大学科影 响力。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黄爱龙教授任总编的的全英文科技期刊Genes  &  Diseases影响因子6.9,JCR报告中位于“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两个学科领域Q1区,中科院期刊分区为医学 二区,遗传学一区;学术带头人任红教授任总编的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影响因子3.1,学术影响力持续增强。以上 期刊杂志已经成为提高学校、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学术平台。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工作单位

国别

1

王福生

正高级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中国

2

窦晓光

正高级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国

3

侯金林

正高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国

4

黄爱龙

正高级

重庆医科大学

中国

5

贾继东

正高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

中国

6

 

正高级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

7

鲁凤民

正高级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国

8

南月敏

正高级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中国

9

 

正高级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国

10

牛俊奇

正高级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中国

11

 

正高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国

12

王贵强

正高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中国

13

夏宁邵

正高级

厦门大学

中国

14

  

正高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中国

15

 

正高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

中国

16

袁正宏

正高级

复旦大学

中国

17

张文宏

正高级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中国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学术委员会召开情况  时间:2024年12月6日

地点:重庆医科大学崇医楼707会议室

参加人员:王福生院士、夏宁邵院士,贾继东教授,鲁凤民教授,牛俊奇教授,张文宏教授,宁琴教授 ,窦晓光教授,王贵强教授,谢青教授,李君教授,孙剑教授,黄爱龙教授,任红教授,胡鹏教授,重 庆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重庆市科技局党委委员陈炳才,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华兵,重庆医科大学附 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袁军,中国生物样本库联盟副秘书长周学迅,杭州浩博医药首席科学官(CSO)兼联合创始人杨成勇及学校和附二院科研处有关负责人,部分临床科室、科研平台、感染病重点实验室的师生代表。

会议内容:

实验室主任黄爱龙教授汇报了实验室五年工作成果,展示了实验室在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 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报告从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队伍建设、学科平台发展、科教融合、开放与运行 管理五个方面总结了近五年实验室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实验室要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国家重大战略 需求,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做好准备,紧抓机遇,实现实验室可持续发展。他强调 要加强多学科交叉,促进临床和基础的融合,持续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高水平团队建设,不断深化与 其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持续提升实验室学术影响力。

王贵强教授作“慢性HBV感染临床治愈研究进展”引导性发言。他强调乙肝临床治愈率达到40%还存 在巨大挑战,他建议要加强临床治愈新方案新技术的开发,降低终末事件发生,同时要注重开发终末期 肝病救治方法、新技术以及病毒整合应用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的储备。

      夏宁邵院士主持进入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病毒性肝炎功能性治愈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深入 探讨。同时还围绕病毒性肝炎功能性治疗的多靶点联合用药建议、肝癌早筛早诊断的重要性、免疫治疗 和细胞因子靶向治疗技术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为实验室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王福生 院士为大会进行总结,祝贺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20周年,并宣布 会议圆满结束。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 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 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培育计划项目拨款150万元,重庆医科大学配套90万元,重庆 医科大学附二院配套450万,用于支持实验室平台建设及发展。

在平台建设方面:2024年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依托单位为实验室基础研究部提 供了科创中心2层楼5400平方米的科研场地,为实验室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

在人才引进方面:依托单位优先考虑实验室学科发展需求,积极引进高层次中青年人才。实验室新 引进特聘教授陈博、季业伟,新进站博士后朱倩、唐巧。此外,还新增实验室辅导员1名,为实验室的  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项目申报方面:依托单位支持和鼓励实验室利用技术优势和设备条件,围绕感染性疾病方向进行自 主选题,积极进行组织和布局,促进项目合作和对外开放,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在实验 室研究生招生指标上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一、仪器设备购置


本年度实验室基础部新购置公用仪器设备总值240万元。其中单价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数字玻  片扫描仪1台。实验室基础部大型仪器设备共15台,总价值1669.5万元。实验室临床部大型仪器设备总  价值约2200余万元,新购置大型仪器全光谱流式细胞仪。针对精密、操作复杂、容易出故障的仪器设备 ,本年度实验室开展使用培训及讲座20余场次,参加人员300多人次,包括新安装和已有的细胞能量代  谢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超速离心机、分子相互作用仪、多色激光扫描成像系统、整体荧光成像系统 、冰冻组织切片机等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会。

二、仪器设备共享

通过向实验室提交申请,所有大型仪器可对外开放共享使用。实验室基础部对外使用率最高的为分 析型流式细胞仪和组织切片扫描仪,对外开放使用率均超过30%,开放时间合计超过900小时。实验室临 床部流式细胞仪科研开放使用机时4000小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科研开放使用机时668小时。

三、设备升级改造及报废

本年度实验室基础部更换了1台莱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器,1台贝克曼超速离心机购置新转子 ,升级改造后仪器设备使用更加平稳高效,并且降低了成本;实验室临床部报废仪器设备12台。

4、实验室安全

 

说明实验室当年是否发生安全事故,如有需要填报详细信息,包括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事故原因以及 是否属于责任事故等。

2024年全年实验室无安全事故。2024年实验室安全小组成员根据市教委和学校要求,每半年对照《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和整治。平时不定期对实 验室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此过程中对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组和同学进行批评教育 并要求限时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进行回访,检查是否整改完成。在寒、暑假前召开实验室安全会,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同时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规范性和 有效性,有效预防、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师生安全,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

 c23a608da792c878deda70c01196124.png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临江路74号 邮编:400010 电话:023-63893396

版权所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公网安备 50010302000990号

Copyright @ 2016-2019 SAHCQM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5009793号-1